[实用新型]一种生活污水高效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00105.X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景江;张欣;范天斌;马海曲干;彭靖;潘祖浩;牟潇丽;袁壮;吴柟岚;卜昕宇;王路阳;火补此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17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水 高效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高效净化系统,包括依次并排设置并连通的集水池、电解池、厌氧池和截留池,集水池下部设置有进水管,集水池中部设置有过滤装置,电解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碳渣层、第一土壤层和钢丝网层,截留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土壤层、截留层和石英砂层,集水池、电解池、厌氧池和截留池之间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上下交替设置,截留池下部设置有排水管。该净化系统具有净化效果好,氮磷元素去除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高效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点源污染的重视,农业污水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已逐渐成为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水体氮磷含量偏高,引起藻类大量生长,造成大量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农村生活污水是村镇住户家中洗涤、沐浴、厨房炊事、粪便及其冲洗等所产生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来源多、增长快、污水成分复杂、水质及水量变化大的特征,难收集、难治理,已经引起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不容缓的任务。
目前,国内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的装置很多,一般的净化装置均能够对污水中的COD、BOD和SS等进行有效去除,达到标准要求,但是对于总氮和总磷来说,现有装置的去除效率较低,净化后的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难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污水高效净化系统,该系统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净化系统存在的氮磷去除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活污水的高效净化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集水池、电解池、厌氧池和截留池,集水池下部设置有进水管,集水池中部设置有过滤装置,电解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碳渣层、第一土壤层和钢丝网层,截留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土壤层、截留层和石英砂层,集水池、电解池、厌氧池和截留池之间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上下交替设置,截留池下部设置有排水管。
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集水池、电解池、厌氧池和截留池之间为依次连通的,集水池上部与电解池之间通过第一管体连通,电解池下部与所述厌氧池下部通过第二管体连通,厌氧池上部与截留池上部通过第三管体连通,使用时,将经过预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集水池内,污水经过过滤装置后,其内部的大颗粒污染物被截留,经过初滤的污水进入电解池内,先经过碳渣层,携带碳渣层内的碳元素继续向下流通经过第一土壤层和钢丝网层,当污水与钢丝网层内的钢丝网接触时,碳元素与钢丝网中的铁元素发生铁碳微电解作用,使得碳渣层、第一土壤层和钢丝网层之间形成1.2v的电位差,利用铁碳微电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电解处理,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电解后的污水进入厌氧池内,在厌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硝态氮元素还原为氮气,逸散到大气中,实现去除氮元素的目的,最后,污水进入截留池内,在截留层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氮磷元素进行截留,再在石英砂的拦截、吸附作用下,进一步将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吸附,使得最终排出的水体中氮磷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进一步地,过滤装置设置为倒V形。
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将过滤柱装置设置为倒V形,可增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
进一步地,电解池内还设置有石英砂层,石英砂层设置于钢丝网层下部。
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经过铁碳微电解作用后的污水经过石英砂中,通过石英砂的拦截和吸附作用,进一步对污水进行过滤,降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
进一步地,电解池最上部还设置有一层第一土壤层。
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最上层设置有第一土壤层,第一土壤层的厚度在15-30厘米,用于种植水生植物,先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进行吸收,再进行后续的过滤作用,通过多级去除过滤作用,进而提高氮磷的去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0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磨振动检测支撑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收卷机中的换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