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扫描电镜测试的混凝土试样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02191.8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5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海;张覃;胡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N23/20;G01N23/200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扫描电镜 测试 混凝土 试样 制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扫描电镜测试的混凝土试样制备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具组件、金属盖组件和底座扣合组件;模具组件包括两片半圆柱状联结处为阶梯状契合的模具体和设在所述模具体外侧面的两个拉开装置;金属盖组件包括金属盖、上凹圆形平整凹槽和顶部突出的金属制成的提手;底座扣合组件包括底座、四片1/8圆柱状的金属片、圆形带齿状平整底座凹槽和四颗调节螺钉。采用以上设计,就可以通过调整底部的螺钉,实现金属片的松紧,从而实现柱状的模具体的加载和卸载,就可以实现扫描电镜下试样的制作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矿业、土木、化工、材料、地质等领域制作扫描电镜测试用混凝土试样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很大的景深清晰度,放大倍数在5-20万倍之间,特别适用于粗糙表面试样的分析和研究。适应于矿物材料、土木、化工、材料、地质等行业实验室。用来测定各种混凝土中水泥石的性能与其骨料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是检测混凝土微观结构的一种设备。扫描电镜结构中,试样槽是下凹平整圆柱状,将试样要观察部位朝上,试样底部保持平成放置。
扫描电镜测试时试样的大小,形状很重要,如果底部不平整将难以观察到需要观察的面,如果试样体积过大将无法放入试样槽进行检测虽然目前扫描电镜设备型号较多,对样品制备的研究和专利也较多,但是仍需要一种精准方便可循环使用试样制备装置制作扫描电镜混凝土试样,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应用于扫描电镜测试的混凝土试样制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精度高、制作方便的应用于扫描电镜测试的混凝土试样制备装置及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包括模具组件、金属盖组件和底座扣合组件;模具组件包括两片半圆柱状联结处为阶梯状契合的模具体和设在所述模具体外侧面的两个拉开装置;金属盖组件包括金属盖、上凹圆形平整凹槽和顶部突出的金属制成的提手;底座扣合组件包括底座、四片1/8圆柱状的金属片、圆形带齿状平整底座凹槽和四颗调节螺钉。
采用以上设计,就可以通过调整底部的螺钉,实现金属片的松紧,从而实现柱状的模具体的加载和卸载,就可以实现扫描电镜下试样的制作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模具体由两个半圆柱状金属快组成,联结处采用阶梯状接口,两块模具体带有金属突出拉开装置,从而可实现混凝土加入时不流出,成型后易取出。底座为金属材质制成,采用下凹的平面,可以使试样成型后底部平整,方便测试,底部接触面积大,方便进行实验。
装置组装时将调节螺钉往外拧,在圆形凹槽中加载两片模具体,在四个齿凹槽上加载四片1/8圆柱状金属片,加载完成拧紧调节螺钉,固定底座和模具体,方便往模具体中加入混凝土水泥浆体,底座采用下凹底座平整底部可以使成型后的试块底部平整,两片模具体为半圆柱状阶梯形契合防止加入水泥浆体时水泥浆体流出,顶部金属盖可防止其他杂质不小心落入制作完成却未成型的试样中。
作为优选方案,金属盖为圆形直径16mm,高5mm,圆形上凹槽平面直径12mm,深2mm,顶部相连金属提手高5mm,细柱形,顶部为球形,方便拿取。
作为优选方案,模具体为两片半圆柱状金属块,内径为10mm,厚2mm,高30mm,阶梯状契合齿厚1mm,底部平整,有效防止水泥浆体浇灌时流出,两侧各有一个拉开装置,柱形,长5mm,顶部为球形,方便拉开取出成型试样。
作为优选方案,底座为长方体,长40mm,宽40mm,高15mm,圆形凹槽直径12mm,深10mm,四面圆齿型凹槽直径16mm,底座四面高8mm处上部有孔,内径为5mm内有螺纹,四颗螺钉分别长13mm,顶部分叉,方便旋拧。金属片为四块内径为12mm,外径为16mm,高15mm的1/8圆柱体,分别嵌合在四个圆齿型凹槽中,槽与螺纹孔相通,通过旋拧调节底部螺钉,可以控制金属片与模具体的扣合情况,实现模具的加载和卸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21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匀分风的风箱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管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