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铜纤维层的无绳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04007.3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1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涛;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14;A41D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王冠宇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纤维 口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铜纤维层的无绳口罩,所述口罩包括铜纤维中间层,在铜纤维中间层的两面分别为附着有无纺布层,口罩的两侧连接有挂耳布,挂耳布上设有挂耳孔,口罩的上下边缘通过缝合线或热熔模压将铜纤维中间层与两侧的无纺布层连接在一起,所述铜纤维中间层通过纺织机制造成铜纤维面料,所述两片通过缝合或热熔模压连接成一体口罩成型后呈向外侧凸起结构。该设有铜纤维层的无绳口罩可重复多次使用,且具有灭菌效果好,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廉,佩戴舒适、方便,可适用于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及多数场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铜纤维层的无绳口罩。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达与进步,呼吸道疾病的传染因为人们跨国的商业、观光行为而扩大为全球性的传染。尤其在医院、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病毒和细菌种类繁多的公共场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佩戴口罩是阻隔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中,分为硬式和软式两种,硬式口罩与脸部贴合相对较好,且较耐用,但不舒适;软式口罩舒适感强,但边缘密封性差,易损坏,贴近面部容易呼吸不畅,且易在眼镜表面形成水汽。无论哪种市售口罩,均只能依靠纯物理过滤的方式进行,此类口罩可以阻挡部分灰尘、杂物,但对于细菌病毒杀灭起不了作用。因此,目前的口罩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另外,感染呼吸道疾病后经常会伴随发烧,人的呼吸系统在发烧的时候会升温,导致呼出的气体温度也会高于正常时段。如果能在口罩上一眼就能分辨出发烧的人群,并将其特殊控制与正常人群分流,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帮助避免传染性疾病蔓延。
再有,现有的口罩大多是采用熔喷布作为口罩滤材层,熔喷布材料无法解决掉重复多次使用难题,难以避免一次性口罩直接丢弃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重复多次使用的口罩,且具有灭菌效果好,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廉,佩戴舒适的一种设有铜纤维层的无绳口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设有铜纤维层的无绳口罩,所述口罩包括铜纤维中间层,在铜纤维中间层的两面分别为附着有无纺布层,口罩的两侧连接有挂耳布,挂耳布上设有挂耳孔,口罩的上下边缘通过缝合线或热熔模压将铜纤维中间层与两侧的无纺布层连接在一起。
为了便于提高口罩的耐用性能,使得口罩能够实现反复多次使用的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铜纤维中间层通过纺织机制造成铜纤维面料。
为了便于提高口罩的耐用性能,使得口罩能够实现反复多次使用的目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铜纤维中间层的厚度为0.2mm~1.8mm。
为了便于提高口罩的耐用性能,提高杀菌效果,使得口罩能够实现反复多次使用的目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铜纤维丝原料或制造成铜纤维面料的表面附着有0.05mm的镀银层。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便于佩戴时使得口鼻部位向外突出,形成呼吸通畅的外凸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口罩分为左右对称的两片,左右对称的两片通过缝合或热熔模压连接成一体。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便于佩戴时使得口鼻部位向外突出,形成呼吸通畅的外凸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两片通过缝合或热熔模压连接成一体口罩成型后呈向外侧凸起结构。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便于佩戴时使得口鼻部位向外突出,且能够将鼻梁部夹紧,避免上部透气,形成呼吸通畅的外凸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口罩的上边缘设有用于遮挡鼻部的上凸边。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便于佩戴时使得口鼻部位向外突出,且能够将鼻梁部夹紧,避免上部透气,形成呼吸通畅的外凸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上凸边下方的铜纤维中间层上设置有鼻梁夹条,鼻梁夹条通过缝合线缝合在两层无纺布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4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