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防酒驾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04419.7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浩民 |
主分类号: | B60K28/06 | 分类号: | B60K28/06;G01N33/497;G08B2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络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0 | 代理人: | 喻依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防酒驾 报警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防酒驾报警器,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变压单元和设置有用于流通驾驶员呼出气体的气体流道的检测单元;变压单元,设置有用于连通车载点烟器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变压单元内安装有变压电路,用于将车载12V电源降压为5V‑1A为检测单元供电;检测单元,内设置有与所述变压电路连通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还连接有设置在检测单元壳体上的蜂鸣器,所述检测电路包含酒精传感器,所述酒精传感器安装在气体流道中。无需处理器处理,装置成本低,电路可靠性高,同时能够兼容USB车载充电器为移动设备进行充电,能够实现私家车的自检自查,随车随查,有效防止酒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车载自动报警装置,具体涉及车载防酒驾报警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保有量在近10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交通事故亦不断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交通事故的抽样调查发现,约50%-60%的交通事故都与饮酒驾驶有关系,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由于每年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半数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随着交通违法处罚的加重,消除违法行为的程序越来越严格,现在醉驾、酒驾的案例已逐渐减少,但是酒驾案例数量依然庞大,经对案例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类情况:
其一,是自以为没有醉或者喝酒后经休息几小时已经清醒,但是依然被检查交警告知属于酒驾;其二,由于一次性大量饮酒,经一晚休息后觉得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今天开车没问题,但是经检测依然属于酒驾;其三,是明知喝酒存在酒驾违法行为,但是觉得不会遇到交警检查,以侥幸心理开车上路被抓住。
以上三种情况,不难看出,第一种和第二种存在过失,而第三种属于故意,且在抽样的案例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存在过失酒驾的行为占据了半数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驾驶者不知道自己存在酒驾或者以为自己不会酒驾,但是客观事实上依然属于酒驾,这表明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测是不一致的。由于驾驶者并不是随身或者随车携带酒精检测仪,加之专用酒精检测仪市场价格较高,使用频率低,因此一般车主都不会随车配备,那么在驾驶者饮酒后,经一段时间休息到底是否存在酒驾行为心里都是没底的,盲目上路可能面临违法酒驾;按照国家规定饮酒后至少休息24小时以上才能驾驶车辆的要求,对于目前的快节奏生活而言,又太过于耽误时间,因此,鉴于此实际矛盾,需要一种车载的低成本装置能够对呼出气体超标的酒后驾驶员进行提醒,以及时避免酒后侥幸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之前对自己的饮酒情况做一个客观判断,解决现有的侥幸心理导致的酒驾问题,同时解决现有酒精检测仪价格较高,不便随车普及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防酒驾报警装置,能够利用车载电源迅速检测驾驶员呼出气体酒精浓度含量是否超过规定阈值,从而通过报警提示驾驶员酒精含量超标,不能驾驶机动车,需要继续休息或者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出行,避免因主观误判或者侥幸导致酒后驾驶。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车载防酒驾的报警装置,实现随车携带,随车检测,随车报警。无需内置电池,无需考虑使用寿命,通过车载12V电源供电,能够为驾驶员提供及时的酒精含量检测,这样可以避免人为主观判别自己的饮酒状态是否符合驾驶要求。本实用新型为预设的阈值,无需实时监测检测气体的酒精浓度,只要浓度超标就以蜂鸣的方式报警,提示驾驶员不能驾驶。由于超过阈值就报警足以满足提醒作用,因此,采用酒精传感器只需要控制报警阈值的电阻值即可实现,在无需实时显示检测气体酒精浓度的前提下,则可以大大简化电路的设计,相较于现有酒精浓度检测仪可靠度更高,能耗降低,并且可以进一步的结合USB插口,满足车载移动设备充电,实用性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防酒驾报警器,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变压单元和设置有用于流通驾驶员呼出气体的气体流道的检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浩民,未经周浩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4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