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06634.0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4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叶俊;李科福;袁明正;者发德;韩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00;B01D46/42;B01D5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流化床 尾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第一壳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底部由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细过滤板和粗过滤板,第一壳体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转轴的顶部贯穿至连接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刷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对尾气处理效果差,并且不便于对滤网进行清理,容易造成滤网的堵塞,需要人为将滤网上附着的大颗粒杂质分离出来,同时焚烧时将高温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没有对高温尾气进行利用,污染环境,达不到节能环保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所以垃圾处理尤为重要,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垃圾进行焚烧发电,焚烧时产生的尾气需要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对尾气处理效果差,并且不便于对滤网进行清理,容易造成滤网的堵塞,需要人为将滤网上附着的大颗粒杂质分离出来,同时焚烧时将高温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没有对高温尾气进行利用,污染环境,达不到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具备对尾气处理效果好、便于对滤网进行清理和节能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对尾气处理效果差,并且不便于对滤网进行清理,容易造成滤网的堵塞,需要人为将滤网上附着的大颗粒杂质分离出来,同时焚烧时将高温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没有对高温尾气进行利用,污染环境,达不到节能环保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流化床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第一壳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底部由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细过滤板和粗过滤板,所述第一壳体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顶部贯穿至连接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刷板,所述刷板的顶部与粗过滤板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注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左侧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壳体左侧的顶部通过支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第一壳体的左侧固定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风机进风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风机出风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L型管,所述L型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顶部由上至下分别活动连接有负离子净化板和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右侧通过支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进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内腔并固定连通有过滤器,所述水泵出水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内腔并固定连通有喷水板,所述第二壳体右侧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腿。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均固定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正面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风机和水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正面的顶部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负离子净化板和活性炭吸附板的正面均与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正面的顶部和第二壳体正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液位窗,所述液位窗的正面喷涂有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6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桥阀杆套装
- 下一篇:一种长度可变的振出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