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米红外节能电热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09977.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6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嘉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启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红外 节能 电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米红外节能电热圈,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外罩,所述安装座所述隔热外罩内部设置有中心加热柱,所述隔热外罩内壁设置有外部加热装置;所述中心加热柱包括中空主体,所述中空主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纳米节能电热圈,所述中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外部加热装置的改进,位于中心加热柱3与外部加热装置热量被有效的集中,能增加加热区的热量,在原有的线圈一定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热量集中,避免热量浪费的情况出现,更好的利用热量,从而在节能的基础上,还能达到增加热塑效率的优点,又设置有钝角板,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导热,能够进一步的将热量进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红外节能电热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红外节能电热圈。
背景技术
电热圈即为圈状电热器。有时也可以做成板状,即为电热板,只是外形不同而已,实质相同。一般来说,电热圈按照材质、制作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不锈钢电热圈和铸造类电热圈。普通的电热圈热导性慢,升温慢,加热圈的温度比正常生产时设定温度仅仅低10℃~20℃,因此车间环境温度会因为电热圈的辐射而升高,而采用纳米红外线电热圈升温快,车间环境温度会显著改善,同时可以减少辅助通风设备的能耗,因此节能电热圈改造对节能环保的意义就显而易见。
现有的电热圈在使用时,尤其在塑料加工中使用时,采用内部加热的方式加热效果不显著,需要增加电压来增加内部的热量,这样会导致电量消耗,而在使用时热量消耗较大,热量得不到完全的利用,而作为加热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长期处在高温的环境下,其内部常会出现故障和损坏的情况出现,现有的装置在检修时需要拆卸整体,这样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尤其在安装时,不易稳定固定,使得后期的使用,热量不集中的问题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红外节能电热圈,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外罩,所述安装座所述隔热外罩内部设置有中心加热柱,所述隔热外罩内壁设置有外部加热装置;
所述中心加热柱包括中空主体,所述中空主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纳米节能电热圈,所述中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
所述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前后两个所述卡槽内均插接有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的相对一侧搭接,所述弧形板的后端套接有弧形隔离板,所述弧形隔离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通过多个第二纳米节能电热圈固定连接,所述弧形隔离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的边缘处通过弧形导热板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导热板的相对一侧通过钝角板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多个竖槽,且所述竖槽内套接有传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且所述中心加热柱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轴心处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导热板内侧壁设置有反光金属板,且所述反光金属板为弧形设置,所述反光金属板的凹面位于所述第二纳米节能电热圈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钝角板包括两个反光金属条,且两个所述反光金属条呈钝角固定连接,且所述反光金属条与所述弧形板的一侧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外罩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置在外部,且所述固定套内套接有隔热岩棉,且所述隔热岩棉内套接有陶瓷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红外节能电热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中心加热柱和外部加热装置相互配合的使用,在拆卸操作时,转动外部加热装置,外部加热装置与中心加热柱能够从安装座上取下,拆卸的操作十分的简单,外部加热装置中的两个弧形板能够从固定板上取下,进一步的将两个弧形板分离,从而内部的结构露出,进而方便对内部进行检修操作,十分的方便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启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启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09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