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12403.0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明;吴迪;聂雪彪;金涛;刘晓静;张云富;岑刚;郭春辉;管梓含;杨航;王宗葳;严明明;陈永胜;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103/06;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污染 修复 系统 | ||
1.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混凝机构(1)、微电解机构(2)、非均相催化氧化机构(3)和活性炭吸附机构(4);
所述磁混凝机构(1)、所述微电解机构(2)、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机构(3)和所述活性炭吸附机构(4)依次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混凝机构(1)包括抽出泵(11)、调蓄池(12)、混凝反应箱(13)和超磁分离机(14);
所述抽出泵(11)、所述调蓄池(12)、所述混凝反应箱(13)和所述超磁分离机(14)依次连通;
所述超磁分离机(14)与所述微电解机构(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机构(2)包括第一调酸池(21)和微电解反应塔(22);
所述第一调酸池(21)和所述微电解反应塔(22)相连通;
所述超磁分离机(14)与所述第一调酸池(21)相连通;
所述微电解反应塔(22)与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机构(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机构(3)包括第二调酸池(31)、非均相反应塔(32)、脱气塔(33)、调碱池(34)、絮凝反应池(35)和高效沉淀池(36);
所述第二调酸池(31)、所述非均相反应塔(32)、所述脱气塔(33)、所述调碱池(34)、所述絮凝反应池(35)和所述高效沉淀池(36)依次连通;
所述微电解反应塔(22)与所述第二调酸池(31)相连通;
所述高效沉淀池(36)与所述活性炭吸附机构(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机构(4)包括活性炭吸附罐和清水池(42);
所述活性炭吸附罐(41)与所述清水池(42)相连通;
所述高效沉淀池(36)与所述活性炭吸附罐(4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12)和混凝反应箱(13)之间、所述第一调酸池(21)和所述微电解反应塔(22)之间、所述第二调酸池(31)和所述非均相反应塔(32)之间、所述非均相反应塔(32)与所述脱气塔(33)之间、所述高效沉淀池(36)和所述活性炭吸附罐(41)之间均设置有提升泵(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酸池(21)、所述第二调酸池(31)和所述调碱池(34)上均设置有搅拌器(16)、在线pH计(17)和计量泵(1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箱(13)和所述絮凝反应池(35)上均设置有搅拌器(16)和投药部件(1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池(36)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排淤口(37);
所述高效沉淀池(36)内部设置有多个沉淀部件(38),所有所述沉淀部件(38)均相互平行且与所述锥形排淤口(37)所在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塔(33)内为鲍尔环填料(3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24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