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载与搬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16732.2 | 申请日: | 202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4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劼;姜东;丁艳锋;周国栋;毛江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F7/02 | 分类号: | B66F7/02;B66F7/28;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搬运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载与搬运系统,包括:升降框架,用于放置装载有栽培容器的栽培架;提升机构,用于将放置有栽培架的升降框架提升和放下;装载框架,将升降框架上装载有栽培容器的栽培架从一个区域运移到另一区域。采用提升机构将放置有栽培架的升降框架提升和放下以完成栽培架的自动装载和卸载,采用装载框架将装载有栽培容器的栽培架从一个区域运移到另一区域以完成栽培架的自动化运移,自动化程度高。为了满足栽培架高通量运移的需要,可以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吊载与搬运系统同时进行栽培架的运移,具有高可扩展性。本发明将升降框架和提升机构集成在装载框架中,系统结构轻便简洁,相对于传送带的运输方式来说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吊载与搬运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环境污染严重,极端气候频发、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短缺等,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必须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农业工人劳动强度来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室内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标准化单元加工,自动化组装和作物生产与管理的栽培架系统,降低了运输和安装成本,减少了种植、收获与管理的人行道空间,具有实用性强、易于推广、所占空间小、劳动力强度低等特征,深受众多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喜爱。
通过栽培架系统进行作物生产与管理模式众多。传统的移动式栽培装置,在栽培装置底部设有多个滚动轮,通过人为推动装置,促使滚轮运动,同时还设置有定向轮,保证滚轮运动过程的稳定性。另一种方案是,栽培架系统还配有相应的地面移动轨道,底部设置滚轮以及用于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滚轮嵌入地面轨道内,一组地面轨道由至少两条平行轨道构成,在每组地面轨道上一次设置多个栽培架,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电机,实现栽培架系统在地面轨道的自动运行。还有一种方案是,栽培架独立式叠垛成行布置,均匀分成多个可容纳特定容器的单元空间,设置起重机构来对特定容器进行提取,设置机器人装载处理器对多个叠垛的容器进行移除,还可以在叠垛的最上部表面设有导轨系统围绕叠垛被可控制的移动,每个机器人装载处理器对应一个单元空间,提取或移除至指定站位点。这些可移动式的栽培架作物生产与装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土地可利用空间。但是基于人为推动栽培系统运动,劳动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较大解放;基于地面移动轨道的栽培架系统,设备复杂,需依赖地面轨道才能实现栽培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机器人装载处理器对栽培架中的特定容器进行存取,价格高昂,不易于大规模推广操作。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够极大节约作业空间,设备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的高通量、自动化的作物栽培与生产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装载有栽培容器的栽培架进行高通量、自动化运移的吊载与搬运系统。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吊载与搬运系统,包括:升降框架,用于放置装载有栽培容器的栽培架;
提升机构,用于将放置有栽培架的升降框架提升和放下;装载框架,将升降框架上装载有栽培容器的栽培架从一个区域运移到另一区域。
优选的,所述装载框架的底部设有四个支撑腿,各个支撑腿的底部均设有麦轮以及用于驱动麦轮转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装载框架为长方体框架,包括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所述横向框架上设有提升机构以及驱动该提升机构将放置有栽培架的升降框架提升和放下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横向框架包括前横向框架和后横向框架,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在前横向框架和后横向框架上的主轴、套接在各个主轴上的至少两个钢带轮、与钢带轮相配合的钢带,所述主轴沿前横向框架或后横向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轴旋转;所述钢带的一端卷收在钢带轮上,钢带的另一端与升降框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纵向框架包括左纵向框架和右纵向框架,其中一纵向框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开口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在该纵向框架上,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其中的两个支撑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6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明根系栽培容器拍照系统
- 下一篇:提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