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实心轮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17163.3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8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龚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B60C1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罗恒兰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实心 轮胎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实心轮胎结构,其包括外胎以及设于外胎内的实心内胎,所述内胎的内径小于等于外胎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内胎的内径小于等于外胎的内径,当外胎和内胎配合装配于轮圈时,内胎与轮圈之间的间距更小,使内胎和轮圈更贴合。在车辆行驶过程,外胎的胎体受力时,内胎也受力向轮圈方向形变,因内胎与轮圈之间的间距很小,所以内胎/外胎/轮圈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贴合,提高轮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实心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心胎一般由外胎和内胎组成,内胎的内径一般小于外胎的内径。
当轮胎与轮圈装配时,外胎卡接在轮圈上,内胎的内侧面与轮圈存在间距。当外胎的外侧面受较大力时,内胎也受力向轮圈方向移动,这样,外胎与内胎之间就会存在间距,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内胎与外胎之间就会存在磨损,从而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而且,车辆行驶过程中,外胎与内胎之间就会存在间距,外胎受力就会塌陷,从而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实心胎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而深入构思,遂产生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实心轮胎结构,其可以减少内胎与外胎之间的磨损,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实心轮胎结构,其包括外胎以及设于外胎内的内胎,所述内胎的内径小于等于外胎的内径。
所述外胎包括胎体以及设于胎体两端的胎唇,所述胎体内设有一容置腔室,两胎唇之间则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与容置腔室连通;
所述内胎包括连接部和伸出部,所述连接部设于容置腔室内;所述伸出部位于开口处,其一端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伸设在开口外。
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紧贴胎体的内侧面。
所述外胎装配于轮圈时,所述内胎的伸出部压抵在轮圈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内胎的内径大于外胎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内胎的外径大于等于外胎的内径,当外胎和内胎配合装配于轮圈时,内胎与轮圈之间的间距更小,使内胎和轮圈更贴合。在车辆行驶过程,外胎的胎体受力时,内胎也受力向轮圈方向形变,因内胎与轮圈之间的间距很小,所以内胎/外胎/轮圈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贴合,减少了内胎与外胎之间的磨损,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也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与轮圈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胎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胎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实心轮胎结构,其包括外胎11以及设于外胎11内的内胎12,所述内胎12的内径D2小于等于外胎11的内径D1。
具体地,上述外胎11包括胎体111以及设于胎体111两端的胎唇112,所述胎体11内设有一容置腔室113,两胎唇112之间则形成一开口114,所述开口114与容置腔室113连通。
内胎12包括连接部121和伸出部122,所述连接部121设于容置腔室113内,且连接部121的外侧面紧贴胎体111的内侧面。伸出部122位于开口114处,其一端于连接部121连接,另一端伸设在开口114外。
如图3所示,外胎11装配于轮圈20时,所述内胎12的伸出部122可以压抵在轮圈2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7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腔修复科扩撑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凹槽的纳米绝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