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式浮选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17744.7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4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倪祥平;赵艳妍;张明飞;叶刚;王秀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16 | 分类号: | B03D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3004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式 浮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式浮选柱,包括筒体、环形顶板、搅拌轴、搅拌叶、给矿扁管、精矿筒、精矿槽、通气装置和尾矿出口,筒体竖直安置,环形顶板覆盖于筒体顶端;搅拌轴与筒体同心,搅拌叶安装于搅拌轴上;给矿扁管倾斜穿透环形顶板为筒体内给矿,给矿扁管与环形顶板的夹角为55°~65°;精矿筒底端与环形顶板的内圆相连接,精矿槽安装于精矿筒外壁上;通气装置设置有多个出气口,且多个出气口沿纵向均匀分布于筒体内侧;尾矿出口位于筒体侧壁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大叶片同心搅拌使矿浆形成稳定旋流,同时采用顺流给矿以减轻给矿作业对浮选的干扰,并尽可能使给矿位置靠近漩涡面以缩短浮选距离,显著提高浮选效率,大幅度降低浮选柱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选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流式浮选柱。
背景技术
普通浮选柱依靠重力进行浮选,气泡从浮选柱底部通入,给矿从浮选柱上部(泡沫层下方)注入;给矿中的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与上升的气泡相遇,其中的精矿与气泡结合后随气泡上浮,最终在浮选柱顶端溢出。普通浮选柱在进行浮选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浮选速度主要取决于气泡的上升速度;
(2)给矿的均布性较差;
(3)浮选过程会明显受到给矿作业的干扰。
因此,普通浮选柱的浮选效率通常较低,导致浮选柱的高度往往达10m以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式浮选柱,主要通过同心搅拌使矿浆形成稳定的旋流,利用旋流的离心力来加速浮选,并借助于矿浆的流态来提高给矿和通气的均布性,同时采用顺流给矿以减轻给矿作业对浮选的干扰,并尽可能使给矿位置靠近漩涡面以缩短浮选距离,能显著提高浮选效率,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浮选柱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流式浮选柱,包括筒体、环形顶板、搅拌轴、搅拌叶、给矿扁管、精矿筒、精矿槽、通气装置和尾矿出口,所述筒体竖直安置,所述环形顶板覆盖于筒体顶端;所述搅拌轴与筒体同心,所述搅拌叶安装于搅拌轴上;所述给矿扁管顺着矿浆漩涡面倾斜穿透环形顶板为筒体内给矿,所述给矿扁管与环形顶板的夹角为55°~65°;所述精矿筒底端与环形顶板的内圆相连接,所述精矿槽安装于精矿筒外壁上;所述通气装置设置有多个出气口,且多个出气口沿纵向均匀分布于筒体内侧;所述尾矿出口位于筒体侧壁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以轴对称方式安装于搅拌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搅拌叶分为三部分,包括搅拌叶主体、两个上叶翅和两个下叶翅,两个上叶翅倾斜对称设置于搅拌叶主体顶端两顶角处,两个下叶翅对称设置于搅拌叶主体底部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给矿扁管的出口位于给矿扁管的侧面,出口方向与旋流方向一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给矿扁管的底部为圆弧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通气装置设置有多组,各组通气装置沿筒体周向均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大叶片搅拌叶同心搅拌使矿浆形成稳定的旋流,利用旋流的离心力来加速浮选,并借助于矿浆的流态来提高给矿和通气的均布性,同时采用顺流给矿以减轻给矿作业对浮选的干扰,并尽可能使给矿位置靠近漩涡面以缩短浮选距离,显著的提高浮选效率,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浮选柱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式浮选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式浮选柱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77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拿取节能墙板放置架
- 下一篇:旋转收纳式粉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