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可警报电缆捆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20685.9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5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G3/30 | 分类号: | H02G3/30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陈志辉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力系统 中的 警报 电缆 束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可警报电缆捆束装置,包括硬性束板,双扣脚,单扣脚,束线弧,卡扣板和侧边,所述硬性束板的四边成型有侧边,在一端侧边的表面设有双扣脚,在另一端侧边的侧边设有单扣脚;所述硬性束板的表面设有束线弧,在硬性束板的一端卡扣有卡扣板;所述侧边包括且侧边的表面开设有扣槽,且侧边的内部设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硬性束板,束线弧和双扣脚的设置,通过硬性捆束产生分离捆束,避免现有软性捆束产生的杂乱状态,实现稳定的捆束状态;通过卡扣状态实现循环做工,提高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捆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可警报电缆捆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有电源,变电所,输电、配电线路和负荷中心,电力柜是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安装结构,电力柜出现为集中供电整体掌控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电力系统用于电力柜的电缆线具备了报警做工,为使用者带来了更为便利的使用体验,在电缆线安装时,由于电力柜中电缆线繁多,现有技术中常通过扎带进行捆束,但是这种软性捆束将电缆线聚集在一起,使得电缆线本身的位置错乱,不便于维修的问题日渐显露出来。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可警报电缆捆束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可警报电缆捆束装置,以解决现有电缆捆束装置依然存在着软性捆束为一次性捆束,在安装过程中电缆线本身的位置错乱,不便于维修的问题。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可警报电缆捆束装置,包括硬性束板,双扣脚,单扣脚,束线弧,卡扣板和侧边,所述硬性束板的四边成型有侧边,在一端侧边的表面设有双扣脚,在另一端侧边的侧边设有单扣脚;所述硬性束板的表面设有束线弧,在硬性束板的一端卡扣有卡扣板;所述侧边包括扣槽和散热孔,且侧边的表面开设有扣槽,且侧边的内部设有散热孔。
所述硬性束板采用正方形绝缘型导热塑料,在硬性束板的四边角位置均开设有四分之一圆弧度的束线弧,该硬性束板与卡扣板的大小相等。
所述侧边采用矩形绝缘型导热塑料,在两对边状态的侧边分别设有双扣脚与单扣脚,该侧边四个为一组构成完整卡扣状态。
所述卡扣板采用与硬性束板相同结构的正方形绝缘导热塑料,且卡扣板表面的双扣脚与单扣脚和硬性束板表面的单扣脚与双扣脚对应分布,两个卡扣板与两个硬性束板交错卡扣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所述双扣脚采用矩形结构绝缘型导热塑料,且双扣脚为两个一组;所述单扣脚同双扣脚相同结构,且单扣脚为单个一组,一组单扣脚对应卡扣在一组双扣脚的中间位置并最终贯通嵌入在侧边的内部。
所述侧边卡扣双扣脚时对称开设有扣槽;所述侧边卡扣单扣脚对应开设有一个扣槽;所述散热孔为蜂窝结构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束线弧的设置,通过卡扣结构产生整体结构,对电缆线产生舒服捆绑,避免现有机构软性捆束将电缆线位置错位,在维修时无法直观找到对应的电缆线位置的问题产生。
2.本实用新型硬性束板的设置,通过搭配结构为使用者带来稳定的做工状态,搭配束线弧产生稳定的分离捆束状态,装置电缆线的分离性,达到一线一束的使用体验。
3.本实用新型双扣脚的设置,采用对应分布,提高卡扣性能,形成稳定的卡扣状态,避免现有结构一次性做工无法循环利用产生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侧边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06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