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采样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20743.8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6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侯新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新燕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2300 河南省漯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食品安全 检测 采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采样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铰接有门板,所述箱体的两侧顶部均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桌板,靠近门板的两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制动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动杆可以插入定位孔内并对桌板进行制动,可以使桌板呈水平状态,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橡胶板可以将取样瓶牢固的固定在圆筒内,使得可以将取样瓶固定,防止取样瓶被打翻而造成样品被污染,桌板可以作为工作台,便于采样人员进行采样,可以减少采样工具与现场的接触,进而可以减小被污染的几率,且桌板可以收纳,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采样箱。
背景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四个最严”的要求,他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是很重要的手段,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均保持着15%以上的年增速。在进行食品监督抽检时,通常都是进行现场采样,则就需要抽样人员携带装有多种工具和采样瓶的采样箱至现场进行采样,但是采样瓶通常都是直接放置在采样箱内的,没有进行固定,则在采样人员提着采样箱进行行走时,采样瓶会发生移动,容易打翻,进而会造成样品被污染,就需要再次到采样地点进行重新采样,增加了采样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在进行采样时,由于没有工作台,采样人员只能借用采样现场的桌子进行采样工作,容易造成采样工具受到污染,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采样箱,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采样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采样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铰接有门板,所述箱体的两侧顶部均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桌板,靠近门板的两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制动杆,所述制动杆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制动杆与桌板相接触,所述制动杆远离桌板的一端焊接有拉板,所述制动杆的外壁上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拉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焊接,所述桌板靠近制动杆的一侧顶部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立板,所述立板的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箱体的两侧内壁相焊接,所述第一置物板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放置孔,所述第一置物板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放置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底端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第一置物板的下方,所述导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焊接有压板和底板,所述压板位于放置孔的正上方,所述导杆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置物板的底部和底板的顶部相焊接,所述第一置物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圆筒,所述圆筒与放置孔一一对应,且圆筒位于放置孔的正下方,所述圆筒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圆孔,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第一置物板的正下方,所述放置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第二置物板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隔板,多个隔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箱体的内壁相焊接,所述第二置物板的顶部和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均焊接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新燕,未经侯新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0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介质进出口钛衬层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环境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