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20756.5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5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包东明;魏小伟;范辉;王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恺杰汽车塑料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81 | 代理人: | 方燕娜;王雯婷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汽车 风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包括拨扭、直杆型拔叉、后排主动叶片,拨扭的底部设有拨扭球头槽,直杆型拔叉的上端设有万向球头结构,万向球头结构插入拨扭球头槽内,后排主动叶片的上端设有球头,直杆型拔叉的下端设有球头槽,球头插入球头槽内。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直杆型拔叉衔接拨扭和后排主动叶片,通过球头与球头槽配合,运动时不会与其他件产品撞击,避免产生撞击异响和卡滞现象,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节省了后期模具修改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汽车空调出风口拨叉驱动结构基本都是叉形状结构。参见图1,拨叉3向上与拨扭1两头采用轴孔11配合,拨叉3向下穿过后排主动叶片4的哑铃结构41。
运动上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运动:拨扭1左右移动用来控制出风口开启和关闭。以前排叶片2转动轴线,沿着轴线方向运动,驱动拨扭1带动拨叉3,此时拨叉3上叉形结构与后排主动叶片4上的哑铃结构41相互作用,后排主动叶片4以自身旋转轴线旋转,同时带动连杆9,最后连杆9一起带动后排从动叶片5一起运动,达到开启或关闭功能。此设计过程容易忽略拨叉3与旁边两片后排叶片碰撞卡滞等问题,产生大的噪音和不顺畅问题,为后期模具修改产生极大的费用,增加研发成本。
另外一种运动:拨扭1上下翻转用来控制出风的方向,在人机要求方面达最佳吹风角度。以前排叶片2转动轴线,绕着轴线翻转,驱动拨扭1带动拨叉3,拨叉3在此过程随着拨扭1翻转,当拨叉端部31碰到后排主动叶片4 的接触位置42时,有噪音产生,另外一侧后排主动叶片4的接触位置42对立面也同样也会在翻转后产生噪音。所以在一个翻转周期中产生两次类似于滴答的噪音,以及在行车时若刚好处在拨叉端部31、后排主动叶片4 的接触位置42相对接触的位置,由于震动的影响,此噪音会一直持续,给乘客带来不适。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能够在使用过程避免产生噪音,同时又能够解决碰撞和卡滞问题,节约研发成本,提高乘客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能够在使用过程避免产生噪音,同时又能够解决碰撞和卡滞问题,节约研发成本,提高乘客舒适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包括拨扭、直杆型拔叉、后排主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拨扭的底部设有拨扭球头槽,直杆型拔叉的上端设有万向球头结构,万向球头结构插入拨扭球头槽内,后排主动叶片的上端设有球头,直杆型拔叉的下端设有球头槽,球头插入球头槽内。
所述的后排主动叶片的上端设有避让槽,直杆型拔叉的下端位于避让槽处。
前排叶片穿过所述的拨扭的中部。
所述的后排主动叶片与后排从动叶片之间采用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直杆型拔叉衔接拨扭和后排主动叶片,通过球头与球头槽配合,运动时不会与其他件产品撞击,避免产生撞击异响和卡滞现象,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节省了后期模具修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出风口拨叉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C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后排叶片关闭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排叶片向下翻转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前排叶片向下翻转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恺杰汽车塑料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恺杰汽车塑料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0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理用防护服
- 下一篇:一种汽车内饰面板注塑后料头切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