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炒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24972.7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0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孔中明;陈佳明;张挺挺;曹彩群;孔泽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磐安县玉峰茶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 |
地址: | 3223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炒茶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机领域,公开一种自动炒茶机,包括喂料机构和炒茶机构,炒茶机构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生锅、二青锅和熟锅、设置于生锅、二青锅和熟锅底部的加热装置以及设置于生锅、二青锅和熟锅内部的翻炒机构,喂料机构位于生锅的上端,翻炒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以及通过升降机构升降固定于第一转轴上的翻炒部,第一转轴受控于第一电机,翻炒部包括呈外凸的弧形的支撑部以及固定于支撑部外部的柔性摩擦层,在生锅、二青锅和熟锅远离喂料机构的一侧侧壁下方均设置有一出料口,在出料口上枢接有封门,封门的打开或者关闭受控于第二电机,该炒茶机提高了炒茶效率,降低炒茶成本并且显著提高了茶叶的茶型和口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茶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炒茶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人工炒茶采用的锅具一般包括生锅、二青锅和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三口锅相连形成一个炒茶灶,锅呈25-30°倾斜。茶农概括整个炒茶的过程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生锅主要起到杀青作用,锅温控制约在180℃-220℃,投叶量为0.25-0.5千克,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二青锅内。
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约为150℃-180℃,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称为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
炒青是一个术语,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另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在当今社会,人工炒茶效率低且劳动程度大,导致制茶成本的显著提高,已经被机器炒茶取代。但是,现有的炒茶机的结构一般如公告号为CN205884592 U公开的一种转动式半自动炒茶机,包括炒茶机主体和炒茶机主体内腔的第一第一转轴,所述炒茶机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第一第一转轴通过第二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第一转轴上端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安装有第一翻炒装置,所述第一第一转轴下端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翻炒装置相连接,所述炒茶机主体上端安装有进料口,且炒茶机主体远离转动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出料口,所述炒茶机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支架,且支架呈“H”形状,所述炒茶机主体的下端安装有烘炒电机装置,且烘炒电机装置位于支架两侧的支撑柱之间。
采用上述机器炒制茶叶,由于其将人工炒茶的三个步骤合并成一步完成,无法正确把控炒茶的力度以及温度的控制,导致炒出来的茶叶质量差,体现为存在断裂茶叶,导致茶型差,炒制过火,导致口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炒茶机炒出的茶叶质量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茶机,能够有效提高炒出来的茶叶质量,茶型美观、口感上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磐安县玉峰茶厂,未经浙江省磐安县玉峰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4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镀膜机腔体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珠茶制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