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换热效率的蓄热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25364.8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2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逊;张竞宜;赵海泉;李建明;荀本舟;顾智敏;杨春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62;F23D14/66;F23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陆滢炎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热效率 蓄热 氧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燃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换热效率的蓄热氧化装置,包括燃烧炉本体、入气管,入气管的一端通过一烟气混合器与进气总管相连通,燃烧炉本体上连通有一排气管和一热量回收管道,热量回收管道的底端连接有一风机,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一分流管,分流管的一分支管通入燃烧炉本体内,另一分支管通入烟气混合器内,还设有温度监测装置,控制器根据温度监测装置反馈的数据调节燃烧头释放的热量。不仅将热量输送至燃烧炉本体,还将热量输送至进气总管,使得进气总管不仅实现了为燃烧炉本体输送待处理气体的作用还使得进气总管形成预热管道。规避了直接将热量回收至燃烧炉本体内所导致的燃烧炉本体内不同位置上温差明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燃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换热效率的蓄热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蓄热燃烧技术是一种在高温低氧空气状况下燃烧的技术。又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全名称为高温低氧空气燃烧技术,也作HTAC技术,也有称之为无焰燃烧技术。通常高温空气温度大于1000℃,而氧含量低到什么程度,没有人去划定,有些人说应在18%以下,也有说在13%以下的。蓄热式燃烧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加热炉的能源利用率,特别是对低热值燃料(如高炉煤气)的合理利用,既减少了污染物(高炉煤气)的排放,又节约了能源,成为满足当前资源和环境要求的先进技术。另外,蓄热式燃烧技术的采用又强化了加热炉内的炉气循环,均匀炉子的温度场,提高了加热质量,效果也非常显著。
蓄热式燃烧方式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很早就在平炉和高炉上应用。而蓄热式烧嘴则最早是由英国的Hot Work与British Gas公司合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当初应用在小型玻璃熔窑上,被称为RCB型烧嘴,英文名称为Regenerative Ceramic Burner。由于它能够使烟气余热利用达到接近极限水平,节能效益巨大,因此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目前的RTO蓄热燃烧炉的热回收能耗较高,不符合新时代节能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换热效率的蓄热氧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换热效率的蓄热氧化装置,包括燃烧炉本体及连通在所述燃烧炉本体一侧的进气总管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燃烧炉本体内的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氧化装置还包括入气管,所述入气管的一端通过一烟气混合器与所述进气总管相连通,所述燃烧炉本体上预留有一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连接有一排气管和一热量回收管道,所述热量回收管道位于所述排气管的下方,所述热量回收管道上贯穿有一余热锅炉,所述热量回收管道的底端连接有一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一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分支管通入所述燃烧炉本体内,另一分支管通入所述烟气混合器内,所述燃烧炉本体内还设有温度监测装置,所述燃烧头与一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燃烧头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监测装置反馈的数据调节所述燃烧头释放的热量。
所述燃烧炉本体内至少设有两个陶瓷蓄热器。
所述燃烧炉本体上设有透明观察窗。
所述烟气混合器及所述进气总管均采用耐热烟气混合器及耐热进气总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热量回收管道的底端设置分流管,不仅将热量输送至燃烧炉本体,还将热量输送至进气总管,使得进气总管不仅实现了为燃烧炉本体输送待处理气体的作用还使得进气总管形成预热管道。总体上将回收热量通过不同的位置输送至燃烧炉本体内,规避了常见的直接将热量回收至燃烧炉本体内所导致的燃烧炉本体内不同位置上温差明显的问题。通过在燃烧炉本体内设置温度监测装置,并通过温度监测装置与燃烧头和控制器的有效排布和连接,既能确保燃烧炉本体内的温度达到要求,还能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5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工设备用低烟无卤阻燃特种计算机仪表电缆
- 下一篇:护理床用护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