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27023.4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9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金秋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22;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壳体、通气口、支撑架、培养皿和控制面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等间距的培养皿,且培养皿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远离培养皿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并且相邻支撑架之间的壳体内壁上皆设有通气口,通气口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处通过支架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并且转轴的底端固定有导轴,壳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防滑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确保了培养装置使用时的培养环境,提高了培养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培养装置使用时的培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指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通常它们个体非常微小,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微生物在生长与繁殖上亦是很迅速的,而且适应性强,从寒冷的冰川到极酷热的温泉,从极高的山顶到极深的海底,微生物都能够生存,而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时,则需借助到相应的培养装置。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培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培养装置不便于调节壳体内部的空气质量与温度,导致壳体内部的培养环境达不到预期,进而影响微生物的培养效果;
(2)现有的此类培养装置不便于进行防滑处理,导致其因易震动等因素出现滑移的现象,稳定性一般;
(3)现有的此类培养装置不便于对微生物进行混合处理,导致微生物与培养液难以快速相融合,进而影响其培养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培养装置不便于调节壳体内部的空气质量与温度、不便于进行防滑处理以及不便于对微生物进行混合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壳体、通气口、支撑架、培养皿和控制面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等间距的培养皿,且培养皿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远离培养皿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并且相邻支撑架之间的壳体内壁上皆设有通气口,通气口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处通过支架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并且转轴的底端固定有导轴,导轴远离转轴的一端依次贯穿培养皿并与壳体的底部相铰接,所述壳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防滑结构,且壳体表面的一端安装有密封门,并且密封门表面的两侧皆设有可视透窗,密封门上方的壳体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加热管,且壳体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以便调节壳体内部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通气口两端的壳体内壁上皆固定有L型安置框,且相邻L型安置框之间的壳体内壁上安装有阻隔网板,以降低外界灰尘等物质由通气口进入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培养皿内部的导轴外壁皆固定有混合盘,且混合盘下方的导轴表面缠绕有密封环,密封环的底端与培养皿的底部相接触,以便使微生物与培养液快速融合处理。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支块、燕尾定位槽、凸型紧固件以及橡胶防滑垫片,所述壳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支块,且支块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凸型紧固件,以便将橡胶防滑垫片稳固安装于支块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支块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燕尾定位槽,燕尾定位槽的底端延伸至支块的外部,且燕尾定位槽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橡胶防滑垫片,橡胶防滑垫片的底端延伸至燕尾定位槽的外部并与凸型紧固件的顶端相连接,以降低培养装置出现滑移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7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