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磁悬浮智能笔筒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29235.6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0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露遥;吴俊凯;王超;王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露遥 |
主分类号: | H02N15/00 | 分类号: | H02N15/00;B43M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600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磁悬浮 智能 笔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磁悬浮智能笔筒,属于磁悬浮智能技术领域。该智能笔筒包括:底座、笔筒、环形永磁体和4个电磁感应线圈;底座上设置有电路控制板、控制器、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环形永磁体和电磁感应线圈均设置在底座上方,且电磁感应线圈处于环形永磁体的内部区域;笔筒底部设置有浮子;且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上下结构永磁体组成的陀螺状浮子,其中上部永磁体较大,下部永磁体较小,电磁感应线圈和环形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碗状感应磁场,其中外圈磁场强度较大,内圈磁场强度较小,在感应磁场作用下,陀螺状浮子不易翻转,笔筒可以稳定悬浮自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悬浮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磁悬浮智能笔筒。
背景技术
笔筒是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并且笔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生活必需品。磁悬浮技术是指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悬浮的一种技术。现有技术中的磁悬浮笔筒设置有上下两块磁铁,并将磁极相同的一面相对,通过同极相斥原理使得笔筒悬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磁悬浮笔筒在使用时难以保持稳定的自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笔筒保持稳定的自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磁悬浮智能笔筒。所述智能笔筒包括:底座、笔筒、环形永磁体和4个电磁感应线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路控制板、控制器、传感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环形永磁体和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且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处于所述环形永磁体的内部区域;所述笔筒底部设置有浮子;
且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功率放大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由上下两个饼状永磁体组成,其中上部永磁体大,下部永磁体小,所述浮子呈陀螺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的位置处于所述笔筒的几何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和所述笔筒由ABS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笔筒的高度范围为190~250mm,直径范围为100~150mm;所述底座的直径范围为250~300mm;所述环形永磁体的直径范围为200~230mm;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直径范围为50~70mm。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笔筒还包括电源适配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侧面设置有电源插孔。
进一步地,4个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处于所述环形永磁体内部区域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上下结构永磁体组成的陀螺状浮子,其中上部永磁体较大,下部永磁体较小,电磁感应线圈和环形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碗状感应磁场,其中外圈磁场强度较大,内圈磁场强度较小,在感应磁场作用下,陀螺状浮子不易翻转,笔筒可以稳定悬浮自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磁悬浮智能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验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式磁悬浮智能笔筒的立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笔筒;3-环形永磁体;4-电磁感应线圈;5-电路控制板;6-控制器;7-传感器;8-功率放大器;9-浮子;10-电源适配器;11-电源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露遥,未经王露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92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变电站智能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境监测用水质采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