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线防护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30476.2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0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刘华根;肖越勇;王小平;韦巍;邵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盛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A61B6/10;G21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肖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线 防护 操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线防护操作装置,包括:X线防护板、操作工作平台和支撑部件;所述X线防护板包括铅玻璃防护板和金属防护板,所述操作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铅玻璃防护板和所述金属防护板连接处的内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短支撑脚、滚轮、长支撑脚、直角支撑架和转动连接杆,所述短支撑脚和长支撑脚设置在所述金属防护板的下部,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短支撑脚和所述长支撑脚的下面,所述直角支撑架固定在所述金属防护板的下部内侧,并与所述转动连接杆相连接。在CT扫描室内建立射线防护工作装置,能够近距观察患者情况、监视穿刺过程,预防突发的不良事件,有效地避免射线辐射,并能够方便地操控穿刺机器人穿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线防护操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射线防护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CT引导经皮穿刺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微创介入技术,常用于肿瘤的穿刺活检、肿瘤的微波、射频、氩氦刀消融和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微创方法;在众多的CT引导技术中,CT透视为最准确的实时引导穿刺技术,在CT透视扫描连续产生图像的同时,医生一边观察实时的CT影像,一边实施穿刺操作;临床常用的穿刺术为医生穿含铅防护衣、戴铅围脖和戴铅防护眼镜来阻挡X线的辐射,但是这些防护物品防护效果差、沉重、穿着不舒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医生通过隔室远距离遥控操作机器人穿刺时可以有效地避免X射线的辐射,但是不利于近距离观察穿刺过程中患者的情况,无法保证穿刺手术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射线防护操作装置,在CT扫描室内建立遥控操作机器人穿刺的射线防护工作平台,能够近距观察患者情况、监视穿刺过程,预防突发的不良事件,同时有效地避免射线辐射,并能够方便地操控穿刺机器人穿刺。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线防护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X线防护板、操作工作平台和支撑部件;
所述X线防护板是圆弧形,包括铅玻璃防护板和金属防护板,所述铅玻璃防护板设置在所述X线防护板的上部,所述金属防护板设置在所述X线防护板的下部,所述铅玻璃防护板与所述金属防护板连接;
所述操作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铅玻璃防护板和所述金属防护板连接处的内侧;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短支撑脚、滚轮、长支撑脚、直角支撑架和转动连接杆,所述短支撑脚和长支撑脚设置在所述金属防护板的下部,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短支撑脚和所述长支撑脚的下面,所述直角支撑架固定在所述金属防护板的下部内侧,并与所述转动连接杆相连接。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短支撑脚等距离设置在所述金属防护板下部的外侧,一个长支撑脚设置在所述金属防护板下部的内侧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直角支撑架的水平杆的末端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圆凳的下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杆包括水平部分和在水平部分两端设置的两个圆柱形杆和,在直角支撑架的水平杆的末端设置圆柱形结构,所述圆柱形结构的中间有孔,所述转动连接杆一端的圆柱形杆通过所述孔与所述圆柱形结构相连,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圆柱形结构与圆凳的下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触摸屏控制器和按钮控制器,所述触摸屏控制器和所述按钮控制器放置在所述操作工作平台上。
进一步的,包括显示器支架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支架用于调节所述显示器的位置;所述显示器的背面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显示器支架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盛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亿盛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0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
- 下一篇:穿戴式血糖预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