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缺陷的光纤着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37327.9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5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默纳尔;巴拉及;维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斯德雷特通光光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5/12 | 分类号: | C03C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董李欣 |
地址: | 226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缺陷 光纤 着色 装置 | ||
一种防缺陷的光纤着色装置,涉及光纤着色技术领域,包括着色设备上墨站和加压进料单元;着色设备上墨站为着色模具,模具顶端连接有供墨管道,且着色设备上墨站上设有贯穿的纤维穿孔;加压进料单元包括墨桶、压缩空气输入装置、恒温暖浴池和高压密封盖,高压密封盖设置在墨桶的顶部,且高压密封盖与墨桶之间设有密封环,压缩空气输入装置设置在高压密封盖的一侧顶部,墨桶设置在恒温水浴池内,且恒温水浴池池口高于墨桶,高压密封盖的顶部连接有供墨通道,着色设备上墨站和加压进料单元之间通过供墨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解决光纤盘内部着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着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缺陷的光纤着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信行业中,光缆对网络的连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缆中光纤芯的数量决定了一次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为了在一根光缆中容纳大量的纤芯,为了更好地保持每根纤芯的可追溯性,准确地连接网络中的两根光缆,光纤的着色过程应运而生。着色过程是在一条专门的着色线上进行的,在着色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只有在光纤盘的外端和里端(长度约为50km)进行了不同的测试后才得以识别。之前的测试只从每个光纤盘取样1-2m的长度,因此不能保证光纤盘里端/中间部分的光纤质量,也不能保证光纤盘内部是否有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在客户处可能会发生光纤和光缆失效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技术来保证光纤盘内部和50km长的光纤的着色质量。这将有助于减少光纤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光纤盘内部着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防缺陷的光纤着色装置,包括着色设备上墨站和加压进料单元;所述着色设备上墨站为着色模具,模具顶端连接有供墨管道,且着色设备上墨站上设有贯穿的纤维穿孔;所述加压进料单元包括墨桶、压缩空气输入装置、恒温暖浴池和高压密封盖,所述高压密封盖设置在墨桶的顶部,且高压密封盖与墨桶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压缩空气输入装置设置在高压密封盖的一侧顶部,所述墨桶设置在恒温水浴池内,且恒温水浴池池口高于墨桶,所述高压密封盖的顶部连接有供墨通道,所述着色设备上墨站和加压进料单元之间通过供墨通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着色设备上墨站和加压进料单元的配合,加压进料单元中采用压缩空气输入装置,将墨桶中的墨液输入到着色模具中去,并且通过空气的处理,将输入到着色模具中的墨液在其中充分与光纤接触,并且模具中存在的气体随着光纤一同从出口排出,这样的话,能够在纤维穿孔的末端,让墨液与光纤进一步的充分接触,达到一个优质的着色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着色设备上墨站中的纤维穿孔的输入端连接导线放线部分,输出端连接有导线收线部分和PC控制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穿孔的输入端需要从导线的放线部分来,完成着色之后最终进入导线收线部分,这其中的运行通过PC控制柜来进行系统的控制,保证着色的高效持续的工作。
作为优选的,所述着色设备上墨站末端还设有紫外线固化装置,固化装置末端通过导轮和牵引轮与导线收线部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着色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固化,才能够保证着色的效果,固化结束后通过牵引轮和导轮的工作,将完成着色和固化的光纤传递到导线收线部分。
作为优选的,所述着色设备上墨站上设有的纤维穿孔入口处设有密封管口,所述纤维穿孔的出口处设有排气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着色设备上墨站上设有的纤维穿孔的入口处设有密封管口,而出口处设有排气管口,这样的设计能够让进入着色模具的空气从纤维穿孔的出口处排出,让油墨在入口处的裸光纤起到充分着色效果的作用,不受到空气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着色设备上墨站中的着色模具为条状的空心体结构,且纤维穿孔设置在着色模具距离最远的两个对称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着色模具中让纤维穿孔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足够远,让进入的光纤能够在着色模具内充分的着色,进一步的确保着色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斯德雷特通光光纤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斯德雷特通光光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7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指纹解锁的汽车门把手
- 下一篇:一种自动放片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