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1599.6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4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钟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久兴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包括由多股铜丝组成的软连接线、夹设于软连接线两侧的可收缩调节的轻质框架、套设于软连接线外部且连接两轻质框架的弹性件、与软连接线的端部压接的连接片、以及包覆于连接片侧边的绝缘层。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有效的电池模组内软连接,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在实际使用时一般为几十只单体串联或并联使用,单体电池之间一般用铜排连接条连接,俗称硬连接。
用铜排连接条安装,对场地平整度、电池框架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否则安装时比较困难。铜排连接条因有一定刚度,对电池极柱有应力产生,特别是当二个单体电池之间极柱不平齐或者电池架有高低时,铜排连接条对极柱应力特别明显,易在蓄电池极柱处出现连接松动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极柱断裂现象;电池极柱处出现连接松动后,在大电流放电时引起发热、打火现象,严重的会引起火灾等,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从而实现有效的电池模组内软连接,提高安全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包括由多股铜丝组成的软连接线、夹设于软连接线两侧的可收缩调节的轻质框架、套设于软连接线外部且连接两轻质框架的弹性件、与软连接线的端部压接的连接片、以及包覆于连接片侧边的绝缘层。
具体的,所述软连接线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
具体的,所述轻质框架的内部设有箍紧套,箍紧套的周向通过弹力线连接至轻质框架的四处边角位置。
具体的,所述弹力线为韧性材料制成。
具体的,所述箍紧套套设于保护套的外周,箍紧套上设有收缩开口。
具体的,所述软连接线的端部露出保护套延伸出箍紧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设置可收缩调节的轻质框架,增加不同软连接线的适用范围;将弹性件安装于软连接线的外部,给软连接线增加防护,减少作业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轻质框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软连接线、11保护套、2轻质框架、21箍紧套、22弹力线、23收缩开口、3弹性件、4连接片、41绝缘层、4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软连接装置,包括由多股铜丝组成的软连接线1、夹设于软连接线1两侧的可收缩调节的轻质框架2、套设于软连接线1外部且连接两轻质框架2的弹性件3、与软连接线1的端部压接的连接片4、以及包覆于连接片4侧边的绝缘层41。
软连接线1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套11,保护套11为柔性材料制成,使得软连接线1易于弯曲形变。
轻质框架2的内部设有箍紧套21,箍紧套21的周向通过弹力线22连接至轻质框架2的四处边角位置。弹力线22为韧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拉力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久兴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久兴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1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融业务用数据分析展示架
- 下一篇:具有弧形测针的两向测杆双表盘百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