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2358.3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3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丽;孙其宝;陆丽娟;周军永;朱淑芳;刘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清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E04D13/064;E04D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5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跨式 葡萄 避雨 栽培 大棚 | ||
1.一种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包括种植区(3)和设置于种植区(3)上方的大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1),混凝土基础(1)分布在种植区(3)两侧;所述种植区(3)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承重立柱(4),承重立柱(4)上方架设有承重横杆(5);所述种植区(3)另一侧的混凝土基础(1)上设置有斜跨支撑柱(8),斜跨支撑柱(8)上安装有螺杆(9),螺杆(9)上端螺纹连接套筒(10),套筒(10)顶部连接铰接座(11),铰接座(11)安装在斜跨横板(20)底部,斜跨横板(20)与承重横杆(5)之间连接有棚顶支架(7),棚顶支架(7)顶部铺设有若干斜跨拱杆(23),斜跨拱杆(23)上方铺设有薄膜(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由钢筋混凝土砌筑的结构,混凝土基础(1)上形成有排水渠(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立柱(4)沿混凝土基础(1)等间距分布且承重立柱(4)与混凝土基础(1)牢固结合;若干所述的承重立柱(4)均通过卡箍(6)连接承重横杆(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跨支撑柱(8)与混凝土基础(1)牢固结合,螺杆(9)转动安装在斜跨支撑柱(8)顶端内部的驱动腔(13)内,螺杆(9)底部安装有从动齿轮(14),从动齿轮(14)侧面啮合连接驱动齿轮(15),驱动齿轮(15)安装在旋转轴(16)上,旋转轴(16)一端穿出斜跨支撑柱(8)上轴孔后连接升降手轮(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6)上还安装有棘轮(18),棘轮(18)一侧设有锁止销(1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顶部通过轴销(12)连接铰接座(11),所述铰接座(11)滑动安装在斜跨横板(20)底部的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跨横板(20)底部滑槽的横截面呈T型结构,且将横截面呈T型结构的铰接座(11)安装于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支架(7)由若干根相互垂直分布的横梁(21)及纵梁(22)组成,若干根所述的横梁(21)连接于斜跨横板(20)与承重横杆(5)之间,若干根纵梁(22)垂直于横梁(21)且铺设于横梁(21)上方,纵梁(22)和横梁(21)之间通过螺钉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支架(7)为倾斜设置,斜跨支撑柱(8)一侧的棚顶支架(7)高度承重立柱(4)一侧的棚顶支架(7),棚顶支架(7)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60°范围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跨式葡萄避雨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薄膜(24)收卷的卷筒(25)安装于斜跨横板(20)上方的棚顶支架(7)上,棚顶支架(7)位于承重横杆(5)的底侧连接有集水管(26),集水管(26)通过输水管(27)与种植区(3)两侧的排水渠(2)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清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安徽清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23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米加工用米糠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米加工用米糠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