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内孔的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5820.5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7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郝峰;胡浩;赖祥华;卢成勇;解晓斌;冯攀;李国燕;谢茂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6 | 分类号: | B23B27/06;B23B29/03;B23B29/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工 差速器 壳体 刀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刀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内孔的刀具,包括刀杆和固定于刀杆端部的刀片座,所述刀片座上具有平行于刀杆的轴线设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沿从刀片座至刀杆的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内孔刀片和第二内孔刀片;所述第一内孔刀片上具有用于加工位于刀片座前侧内孔的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内孔刀片上具有用于加工位于刀片座后侧内孔的第二刀刃。通过在刀片座上安装第一内孔刀片和第二内孔刀片,进而采用一把刀具就可对差速器壳体内同轴设置的两个内孔进行加工,避免了由于更换刀具而引入的质量误差,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进而降低了差速器壳体的废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内孔的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壳体的内部具有两个同轴设置的内孔,这两个内孔分别位于汽车差速器壳体的左右两侧,其同轴度要求较高。针对这两个内孔,现有的加工方法是采用左刀体加工左内孔,左内孔加工完成后再更换刀体,采用右刀体加工右内孔。这种加工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会由于换刀而引入质量误差,造成两个内孔的同轴度超差,增大了差速器壳体的废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内孔的刀具,以降低差速器壳体的废品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内孔的刀具,包括刀杆和固定于刀杆端部的刀片座,
所述刀片座上具有平行于刀杆的轴线设置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沿从刀片座至刀杆的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内孔刀片和第二内孔刀片;
所述第一内孔刀片上具有用于加工位于刀片座前侧内孔的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内孔刀片上具有用于加工位于刀片座后侧内孔的第二刀刃;
所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设置在刀杆轴线的同侧,且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端部均伸出所述安装面的第一边缘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缘线平行于所述刀杆的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孔刀片和第二内孔刀片均为菱形刀片。
进一步的,以垂直于刀杆的轴向、且位于第一内孔刀片与第二内孔刀片之间的平面为参考面,所述第一内孔刀片与第二内孔刀片关于该参考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孔刀片与刀片座通过第一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在第一边缘线侧呈开放性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内孔刀片的部分位于该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穿过第一内孔刀片上的通孔后与该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内孔刀片与刀片座通过第二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在第一边缘线侧呈开放性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内孔刀片的部分位于该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过第二内孔刀片上的通孔后与该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座与刀杆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孔刀片和第二内孔刀片均为涂层硬质合金刀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内孔的刀具,通过在刀片座上安装第一内孔刀片和第二内孔刀片,进而采用一把刀具就可对差速器壳体内同轴设置的两个内孔进行加工,避免了由于更换刀具而引入的质量误差,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进而降低了差速器壳体的废品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5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装夹钻头式复合刀座
- 下一篇:微色谱手动进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