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7721.0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5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魏军;杨鹏程;孙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瑞电子科技发展(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04;H01B11/00;H01B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信号 传输 扁平 缆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挠性扁平缆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导线、对称布置的主金属屏蔽层、副金属屏蔽层以及复合层,所述导线的外部包裹有胶层,所述胶层的两侧均通过粘合剂粘接有绝缘分割层,所述主金属屏蔽层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副金属屏蔽层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通过主金属屏蔽层、副金属屏蔽层、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第二卡槽以及第二卡块等结构的设置,缆线的外侧采用厚度相同且对称布置的金属屏蔽层包裹,两组金属屏蔽层在装配后可以均匀地覆盖在缆线的外侧,避免了金属层重叠或出现间隙等问题,从而提升高频特性的稳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挠性扁平缆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今科技的进步,电子零件的发展朝向微型化与高频特性的提升,因此如何改善内部噪声的溢散与阻却外部噪声的渗透成为重要的课题。此课题越趋近微观细节方能更进一步的改善。
现有技术中挠性扁平缆线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缆线仅采用单一金属层包裹或用两侧金属层分别置于缆线的两侧,一方面,单一金属层包裹时会产生金属层重叠或出现间隙,导致高频特性不佳;另一方面,利用两层金属层也无法使缆线的侧边保持屏蔽效果,容易造成电磁干扰的渗透以及射频干扰的溢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包括导线、对称布置的主金属屏蔽层、副金属屏蔽层以及复合层,所述导线的外部包裹有胶层,所述胶层的两侧均通过粘合剂粘接有绝缘分割层,所述主金属屏蔽层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副金属屏蔽层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且副金属屏蔽层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复合层的底部粘接有对称布置且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块,且复合层两端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密封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主金属屏蔽层与副金属屏蔽层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副金属屏蔽层与第一卡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复合层与所述密封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挤压件,所述弹性挤压件通过粘合剂与所述密封连接部的一侧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金属屏蔽层、副金属屏蔽层、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第二卡槽以及第二卡块等结构的设置,缆线的外侧采用厚度相同且对称布置的金属屏蔽层包裹,两组金属屏蔽层在装配后可以均匀地覆盖在缆线的外侧,避免了金属层重叠或出现间隙等问题,从而提升高频特性的稳定度。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性挤压件、密封连接部等结构的设置,装配后的缆线两侧边由密封连接部密封,密封效果好,同时利用弹性件持续对副金属屏蔽层进行挤压,确保缆线侧边的屏蔽效果,进而避免了电磁干扰的渗透以及射频干扰的溢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的局部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频信号传输挠性扁平缆线的A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瑞电子科技发展(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天瑞电子科技发展(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7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发光区的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导体连接牢固的软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