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迁飞性害虫监测用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6370.X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5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张云慧;杨浪;袁胜贤;谢爱婷;祁俊锋;林培炯;李恒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
主分类号: | A01M5/00 | 分类号: | A01M5/00;B64C39/02;G05D1/04;G05D1/08;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王振南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迁飞性 害虫 监测 开闭 高空 捕虫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迁飞性害虫监测用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包括:无人机、集虫器和自动控制装置;无人机包括机身,集虫器设于机身上方,集虫器包括集虫通道和集虫网袋;集虫通道包括开口朝水平方向的第一昆虫进口和开口朝水平方向或向下的第一昆虫出口;第一昆虫进口处设有防虫盖,防虫盖能够自动封闭或打开第一昆虫进口;第一昆虫出口处设集虫网袋;自动控制装置与无人机电连接,控制无人机在空中停留的高度和飞行状态;自动控制装置与防虫盖电连接,控制防虫盖的打开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不会吸进过多的本地虫源,且可全天候进行取样,辅助昆虫雷达进行鉴定,利于开展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具有设计合理、抗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迁飞性害虫监测用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
背景技术
迁飞性害虫的飞行高度一般是夜晚几百米的高空,如果没有专门设备,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直接观测。昆虫雷达是观测迁飞性害虫的一种重要手段,昆虫雷达可以大范围、快速扫描空中目标,并获得多种参数,因此在迁飞性害虫监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昆虫个体小、数量多,目前雷达还不能对目标进行准确识别,所以需要借助一种空中取样设备对其目标进行综合判定。
目前,进行空中取样的手段有高空探照灯、系留气球携带高空网、飞机空中网捕等。高空探照灯简单易行,但是由于光柱范围大,容易吸引周边的本地虫源,另外,也不能获得某一确定高度层的迁飞昆虫目标,因此,对空中目标的识别准确率较低。系留气球携带高空网是用一个系留气球升空,悬挂一个高空网,然后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悬停在空中进行空中网捕,可以在固定高度对目标进行取样,但系留系统稳定性非常差,操作非常困难,风力较小时,高空网不能张开,但当风力为3级左右时,汽艇倾斜严重,高度差异较大,很容易脱系。另外,系留气球漏气严重,一般每天都需要补充一些气体。利用飞机进行空中网捕,价格昂贵,操作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迁飞性害虫监测用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该捕虫器不会吸进过多的本地虫源,且可全天候对空中迁飞昆虫目标进行取样,协助昆虫雷达进行鉴定,利于开展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迁飞性害虫监测用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包括:无人机、集虫器和自动控制装置;
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
所述集虫器设于所述机身上方,所述集虫器包括集虫通道和集虫网袋;
所述集虫通道包括开口朝水平方向的第一昆虫进口和开口朝水平方向或向下的第一昆虫出口;所述第一昆虫进口处设有防虫盖,所述防虫盖能够自动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昆虫进口;所述第一昆虫出口处设所述集虫网袋;
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无人机电连接,控制所述无人机在空中停留的高度和飞行状态;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防虫盖电连接,控制所述防虫盖的打开或关闭。
在上述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中,所述集虫器包括矩形框体,所述集虫通道和所述集虫网袋固定于所述矩形框体内,所述矩形框体设于所述机身上。
在上述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中,所述第一昆虫进口边缘设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为矩形,所述固定框抽屉式安装于所述矩形框体内。
在上述可开闭式高空捕虫器中,所述防虫盖包括矩形框和昆虫隔离网,所述矩形框设于所述第一昆虫进口外端;
沿所述矩形框的一条边框内设收紧转轴,所述收紧转轴沿轴向固定所述昆虫隔离网的一条边并能够通过调整旋转方向使所述昆虫隔离网卷收于所述收紧转轴的外周或使卷收于所述收紧转轴的外周的所述昆虫隔离网从所述收紧转轴上展开至远离所述收紧卷轴一侧,所述昆虫隔离网的另一条边固定于一移动杆上,所述矩形框的垂直于所述收紧转轴的两条平行的边框上分别设滑轨,所述移动杆的两端能够垂直于所述滑轨并在两条所述滑轨之间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63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抑制衍射光学元件零级光斑的光学组件
- 下一篇:一种带自动滴胶功能的匀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