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9392.1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9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郑超;陆陈秋;罗坤良;孙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C22B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炉出料 降温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它包括设于辊道炉出口的自动输送线,所述自动输送线上设有进气机构、排气机构以及监测控制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若干设于自动输送线下侧且沿自动输送线方向间隔布设的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设有电动风阀A;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若干设于自动输送线上侧且沿自动输送线方向间隔布设的集气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精确控制的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主控端可通过感应组件反馈数据控制进气支管和集气罩的进气和排气,使得自动输送线保持恒温恒压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锂材料烧结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升温至1000摄氏度进行高温烧结,烧结炉出料后温度高,经冷却后温度还有150摄氏度左右,输送过程中如果不再次冷却,容易对后道工序配件造成损坏,如造成软连接烧焦与对辊陶瓷辊开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精确控制的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它包括设于辊道炉出口的自动输送线,所述自动输送线上设有进气机构、排气机构以及监测控制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若干设于自动输送线下侧且沿自动输送线方向间隔布设的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的出口设有电动风阀A;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若干设于自动输送线上侧且沿自动输送线方向间隔布设的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进口设有电动风阀B,且各集气罩通过排气主管连接至辊道炉出口段上侧的辊道炉排气管;所述进气支管和集气罩一一对应设置,形成气流自下而上的冷却分区;所述监测控制机构包括设于冷却分区内的感应组件以及根据感应组件控制对应冷却分区内电动风阀A、风区电动风阀B启闭的主控端。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进气支管和集气罩一一对应设置,将自动输送线分成若干冷却分区,各冷却分区内的设有感应组件,主控端可通过感应组件反馈数据控制进气支管和集气罩的进气和排气,使得自动输送线保持恒温恒压状态。此外,通过设置冷却分区,不管自动输送线的长度多少,都可以实现温度和压力的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1辊道炉、2自动输送线、3进气支管、4电动风阀A、5进气主管、6集气罩、7电动风阀B、8排气主管、9主控端、10温度探测器、11压力传感器、12辊道炉排气管、13匣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辊道炉出料降温系统,它包括设于辊道炉1出口的自动输送线2,所述自动输送线2上设有进气机构、排气机构以及监测控制机构;
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若干设于自动输送线2下侧且沿自动输送线2方向间隔布设的进气支管3,所述进气支管3的出口设有电动风阀A4;
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若干设于自动输送线2上侧且沿自动输送线2方向间隔布设的集气罩6,所述集气罩6的进口设有电动风阀B7,且各集气罩6通过排气主管8连接至辊道炉1出口段上侧的辊道炉排气管12;
所述进气支管3和集气罩6一一对应设置,形成气流自下而上的冷却分区;
所述监测控制机构包括设于冷却分区内的感应组件以及根据感应组件控制对应冷却分区内电动风阀A4、风区电动风阀B7启闭的主控端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德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9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