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0780.1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8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兴;李友瑜;杨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18 | 分类号: | H01G1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周晓艳;张勇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电容 管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包括液冷装置、加热器、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超级电容;所述第一管道内设冷却介质;所述液冷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超级电容、加热器、换热器相连,使其冷却介质通过加热器传送至液冷装置内,以便液冷装置与超级电容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器通过第二管道与压缩机、冷凝器相连,以便于换热器内多余的热量通过压缩机输送至冷凝器中,再通过冷凝器进行扩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主要为超极电容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温度,使超级电容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该系统通过控制电加热器的开启与关闭,以保证电池系统周边环境温度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装备部件换热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高速动车组的集成性、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车辆部件向小型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整个装置的功率损耗也急剧增大,对列车的使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引起的热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也包括对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的要求。研发高效、轻型的热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设计出满足未来发展要求的热管理系统已成为国内外换热技术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之一。
目前,有轨电车普遍采用主动风冷的热管理系统,从内箱体底部引车厢内空调风进入箱体,对各组超级电容器模块内的单体进行强制散热。冷却风引入外箱体后以串行通风的方式从模组左侧进入、右侧流出,在流动的过程中空气被加热,这种单向强制风冷热管理方式容易出现模组内右侧区域模块的温度高于左侧,导致模块内超级电容单体存在温度梯度从而严重影响其动力输出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所需空间小、维修方便,模块化设计的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热管理系统,包括液冷装置、加热器、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超级电容,所述液冷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超级电容、加热器、换热器相连,所述换热器通过第二管道与压缩机、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管道内设冷却介质;
所述液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端部分水模块、主换热模块、出水管、端部集水模块,所述冷却介质依次通过进水管和端部分水模块进入主换热模块内,再依次从端部集水模块、出水管输出,以实现主换热模块与超级电容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所述端部分水模块包括端部分水板、第一焊接接口、第二焊接接口和第三焊接接口,所述第一焊接接口、第二焊接接口和第三焊接接口分别固定设置于端部分水板上;
优选的,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或含水冷却液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主换热模块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件及以上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上设有若干个横向通孔。
所述加热器采用电加热器,且所述加热器中设有用于检测冷却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端部分水模块的第一连接板、用于安装端部集水模块的第二连接板、用于安装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安装底板,所述端部分水模块卡接于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端部集水模块卡接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底端分别安装于安装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设有用于卡接端部分水模块的卡槽、便于进水管伸出的过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结构与第二连接板的结构镜像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端部分水板采用中空设置,且第一焊接接口、第二焊接接口和第三焊接接口分别贯穿设置于端部分水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端部集板模块与所述端部分水模块结构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07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