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型吸收式热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1122.4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9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金熙;夏克盛;张红岩;刘明军;苏盈贺;陈涛;王铁男;徐长周;张佳琳;董克涛;孔庆阳;马思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制冷(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张钦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吸收 式热泵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再生器、冷凝器、热交换器、热回收器、冷剂泵、稀溶液泵、浓溶液泵、乏汽凝水箱;其中吸收器、稀溶液泵、热交换器、再生器、浓溶液泵、吸收器按顺序依次连接构成循环机构,所述蒸发器和吸收器连接,冷凝器分别和蒸发器、吸收器连接;所述蒸发器与乏汽凝水箱连接,所述吸收器与热回收器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吸收器分开放置在两个箱体中,通过箱体连接。该机组可大量回收乏汽中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型吸收式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乏汽是一种温度和压力都很低的蒸汽,其能源品位较低。由于工艺的需要产生的乏汽或人为制取的乏汽,许多企业会排放出大量的乏汽,大量的乏汽因技术原因没有得到回收能量就向外排放,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损失与浪费,在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有大量的乏汽可以被回收利用,经济价值显著。对乏汽的合理回收利用,将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型吸收式热泵机组,本机组以乏汽作为驱动热源之一,实现制取高温热水的目的。实现乏汽的再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再生器、冷凝器、热交换器、热回收器、冷剂泵、稀溶液泵、浓溶液泵、乏汽凝水箱;其中吸收器、稀溶液泵、热交换器、再生器、浓溶液泵、吸收器按顺序依次连接构成循环机构,所述蒸发器和吸收器连接,冷凝器分别和蒸发器、吸收器连接;所述蒸发器与乏汽凝水箱连接,所述吸收器与热回收器通过管路并联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吸收器分开放置在两个箱体中,通过箱体连接。
所述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温水出口;所述再生器通过管路与蒸汽入口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热回收器分别和温水出口连接;所述再生器、热回收器、蒸汽凝水出口按顺序依次连接;所述吸收器、热回收器分别和温水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与乏汽入口相连接。
所述乏汽凝水箱与乏汽凝水出口通过乏汽凝水泵连接。
所述乏汽凝水箱设置在外接乏汽系统末端。
所述乏汽凝水箱上设置液位电极和系统抽气管路。
其中吸收器、热交换器、再生器等组成溴化锂溶液循环,即吸收器、稀溶液泵、热交换器、再生器、浓溶液泵、吸收器按顺序依次连接构成循环机构,即溴化锂浓溶液吸收蒸发器内蒸发的冷剂蒸汽后变为稀溶液,通过泵及管道先进入热交换器然后进入再生器变为溴化锂浓溶液,再回到吸收器中;冷凝器、蒸发器为制冷剂水的循环,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剂水经节流减压进入蒸发器。而乏汽进入蒸发器中,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中的冷剂水之后凝结成水,凝结之后经过乏汽凝结水泵排出。高温蒸汽进入再生器中,将热量传递给溴化锂稀溶液后,凝结成水,进入热回收器换热后排出。温水大部分进入吸收器中,得到了溴化锂溶液吸收的乏汽的热量后,进入冷凝器中,得到了再生器中蒸发的冷剂的热量,一小部分温水进入热回收器中,吸收热回收器中凝蒸汽凝水的热量后,与大部分温水汇合,共同向用户供给升温后的热水,这样就最终实现了制取温水的目的。整体机组内部连接方式与传统的一类吸收式热泵的连接方式不同,蒸发器与吸收器分布放置。即蒸发器与吸收器分别放置在两个箱体中,通过箱体连接。
另外由于采用了乏汽作为热源,所以对机组的气密性有格外高的要求,例如使用密封法兰保证进口的气密性,并且在管路尽量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避免泄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制冷(大连)有限公司,未经松下制冷(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1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连通原理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承内外圈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