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6705.6 | 申请日: | 202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4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宁 |
主分类号: | G08G1/04 | 分类号: | G08G1/04;G08G1/16;G08B5/38;H04N7/18;E01F9/608;E01F9/6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621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二次 事故 预防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防设备,包括高速公路、警示架与控制箱,警示架设在高速公路的上下两侧,控制箱设在高速公路的上侧,控制箱由太阳能板二、电源二、摄像头、处理器二与远传通讯模块二组成,警示架由底座、支柱、支座、支撑臂与警示板组成,支座内设有电源一,支撑臂内右侧设有电机,支柱上方设有报警装置,支柱中部设有远传通讯模块一,支柱内下方设有处理器一,支柱右侧下方设有雷达检测模块,发生事故时处理速度快,警示度高,有效的避免二次事故,且可第一时间将事故现场的视频与照片通过网络传送到事故处理中心,通知工作人员前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防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简称高速路,是指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高速公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是产业与人口集聚地,其汽车增长远比乡村快得多,成为汽车集聚中心,高速公路建设多从城市环路、辐射路和交通繁忙路段开始,逐步成为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交通,截至2018年12月28日,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4万千米,位居全球第一,高速公路上的车辆皆为高速行驶的状态,故常常会发生交通事故,而现有的对二次事故预防的措施为在车辆后150 米放置警示牌,但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情况下,150米的制动距离往往是不够安全的,常会导致二次追尾等事故,且在车流量密集的高速公路上,放置警示牌时也极为危险,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150米的制动距离往往是不够安全的,常会导致二次追尾等事故,放置警示牌时也极为危险,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防设备,包括高速公路、警示架与控制箱,所述警示架设在高速公路的上下两侧,所述控制箱设在高速公路的上侧,所述控制箱由太阳能板二、电源二、摄像头、处理器二与远传通讯模块二组成,所述警示架由底座、支柱、支座、支撑臂与警示板组成,所述支座顶部与太阳能板一连接,所述支座内设有电源一,所述支柱顶部与支座底部连接,所述支撑臂左侧与支座右侧连接,所述支柱底部与底座顶部连接,所述支撑臂内右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警示板横向连接,所述支柱上方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支柱中部设有远传通讯模块一,所述支柱内下方设有处理器一,所述支柱右侧下方设有雷达检测模块,所述太阳能板一与电源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一与雷达检测模块、处理器一、远传通讯模块一、电机、报警装置、警示板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一与雷达检测模块、远传通讯模块一、电机、报警装置、警示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内摄像头、处理器二与远传通讯模块均与电源二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二与电源二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二与摄像头、远传通讯模块二连接。
优选的,所述警示板正面与背面均设有爆闪警示灯,所述警示板正面为事故爆闪警示灯,所述警示板背面为正常通行爆闪警示灯。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为报警扬声器。
优选的,所述摄像头内包括数据采集器与网络连接端口,所述网络连接端口通过网线与因特网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雷达检测模块可检测高速公路上车辆的停留情况,如果出现车道中某车辆停留超过两秒的情况时,雷达检测模块检测到异常后立即将数据反馈给处理器一,处理器一控制电机转动,将警示牌的正常通行爆闪警示灯更换为事故爆闪警示灯提醒后面车辆,同时控制报警装置与爆闪警示灯工作,使得后方200m 的警示架处于警示状态,处理速度快,警示度高,有效的避免二次事故。
2)事故发生时处理器一将信号通过远传通讯模块一传送给远传通讯模块二,远传通讯模块二将数据反馈给处理器二,处理器二控制摄像头第一时间将事故现场的视频与照片通过网络传送到事故处理中心,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前来处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宁,未经李永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6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声乐教学法的表演者倾诉用记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标签的防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