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8089.8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8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17/04 | 分类号: | H01J17/04;H01J17/18;H01J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潘登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放电 过电压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其中,该气体放电管包括:管状电极;绝缘部件,管状电极的管口与绝缘部件通过焊料密封连接,形成放电内腔,放电内腔内充有放电气体;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内电极,位于放电内腔内,内电极与管状电极间隔设置;靠近管状电极的内侧表面的内电极的临近管状电极的表面与管状电极的内侧表面的部分平行且相对,以形成第一放电间隙;相邻两个内电极相对的表面平行,以形成第二放电间隙,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相邻两个内电极相对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方便通过增大气体放电管的高度,来增大通流量,无需重新开模,且各放电间隙的大小关系可方便自由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电压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以及大型电气设备的瞬间过电压,可通过电源、天线、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等线路,侵入室内电气设备和网络设备,造成设备或元器件损坏,人员伤亡,传输或储存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系统停顿,数据传输中断,局域网乃至广域网遭到破坏,故电子设备中需要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
三极气体放电管是一种开关型保护器件,通常作为过电压保护器件使用。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三极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现有的三极气体放电管包括通过焊料依次密封连接的上端电极101、第一瓷管104、中间电极102、第二瓷管105和下端电极103,以形成放电内腔。中间电极102上设置有通孔106。上端电极101与下端电极103相对的表面为放电面。为增大现有的三极气体放电管的通流量,需要增大上端电极101和下端电极103的放电面,即增大上端电极101、中间电极102和下端电极103的直径,故需要对端电极、瓷管、焊料、中间电极进行重新开模,导致制作过程复杂,制造成本较高。此外,上端电极101与中间电极102之间的放电间隙的大小为D3,下端电极103与中间电极102之间的放电间隙的大小为D4,上端电极101与下端电极103之间的放电间隙的大小为D5,D5始终大于D3,D5始终大于D4,调整D3或D4的大小,会影响D5,故各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大小关系调整受限,不方便自由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放电管及过电压保护装置,以方便通过增大气体放电管的高度,来增大气体放电管各电极的放电面的面积,从而增大气体放电管的通流量,由于增大气体放电管的高度时无需重新开模,故可以降低制作过程的复杂程度,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各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相互独立,各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的大小关系可自由调整。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
管状电极;
绝缘部件,管状电极的管口与绝缘部件通过焊料密封连接,形成放电内腔,放电内腔内充有放电气体;
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内电极,位于放电内腔内,内电极与管状电极间隔设置;
靠近管状电极的内侧表面的内电极的临近管状电极的表面与管状电极的内侧表面的部分平行且相对,以形成第一放电间隙;
相邻两个内电极相对的表面平行,以形成第二放电间隙,管状电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相邻两个内电极相对的表面,第一放电间隙和第二放电间隙位于管状电极的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管状电极的横截面的周长为圆形,内电极沿管状电极的横截面的周长方向排列;或者,内电极沿管状电极的横截面的半径方向呈包围式的多圈排列,每圈中的内电极的个数相同,且每圈的内电极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
进一步地,内电极为横截面呈扇形的柱体。
进一步地,内电极的个数为2个,内电极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柱体。
进一步地,管状电极的横截面的周长为矩形,内电极成一行排列或呈矩阵式排列,矩阵式排列的行数大于或等于2,矩阵式排列的列数大于或等于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8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切割机集尘器的后端处理设备
- 下一篇:壳体安装结构及摄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