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摩托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8611.2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9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韦永存;袁玉斌;张强;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K11/02;B62K19/30;B62K21/00;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常鹏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摩托车 | ||
1.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部车架、脚踏底座和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连接在所述前部车架和所述后部车架之间;
中控装置,所述中控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
后轮毂电机,所述后轮毂电机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后轮毂电机和所述中控装置电连接;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后轮毂电机和所述电动摩托车的整车控制线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坐垫,所述坐垫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位于所述坐垫的前下方;
前车轮,所述前车轮安装于所述前部车架,所述前车轮位于所述脚踏底座的前方;
后车轮,所述后车轮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后车轮与所述后轮毂电机相连且由所述后轮毂电机驱动旋转,所述后车轮位于所述坐垫的下方和所述脚踏底座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车架设有坐桶,所述坐桶邻近所述脚踏底座设置且位于所述坐垫下方,所述坐桶在所述后部车架上限定出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动力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的后端且位于所述后轮毂电机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车架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把前叉组件,所述车把前叉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前部车架;
自动转向装置,所述自动转向装置安装于所述前部车架且与所述车把前叉组件相连,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自动转向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转向装置包括:
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安装于所述前部车架,所述电机支架具有电机安装孔;
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孔;
转向主动轮,所述转向主动轮与所述转向电机相连;
转向从动轮,所述转向从动轮与所述车把前叉组件相连,所述转向从动轮与所述转向主动轮传动配合;
调节隔套,所述调节隔套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套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向电机的外周面贴合,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与所述电机安装孔的内周面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电机的外周面和所述调节隔套的内周面为彼此适配的圆形,所述电机安装孔的内周面和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为彼此适配的圆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套包括:
调节环,所述调节环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环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
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连接于所述调节环且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外,所述支撑环支撑于所述电机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套具有沿其周向将所述调节隔套断开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86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