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花塞、发动机点火系统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8642.8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6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维圣车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3/32 | 分类号: | H01T1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花塞 发动机 点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火花塞,包括接线部、上端与接线部连接的绝缘体、设于所述绝缘体中心且与接线部电连接的中心电极、设于所述绝缘体外侧的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下端的侧电极,所述侧电极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上开有通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火花塞的发动机点火系统和发动机。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汽车等的发动机点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点火系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火花塞。
背景技术
火花塞是发动机点火系统的重要元件,其将电引入燃烧室,通过放电产生火花,从而点燃料缸中的燃料。现有的火花塞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接线部81、绝缘体82、中心电极83、侧电极84以及外壳85。其中,绝缘体82的上端套于接线部的下端,中心电极83设于绝缘体的中心且中心电极的下端凸出所述绝缘体,外壳85套于绝缘体82的下端,侧电极84设于外壳的下端,且下端的电极片841设于所述中心电极的正前方。接线部与缸线相连,作用是完成缸线的对接,电通过接线部传导到中心电极,击穿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介质,放电产生电火花。但是,现有火花塞受其结构限制,点火强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火花塞受其结构限制,点火强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火花塞、发动机点火系统及发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火花塞,包括接线部、上端与接线部连接的绝缘体、设于所述绝缘体中心且与接线部电连接的中心电极、设于所述绝缘体外侧的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下端的侧电极,所述侧电极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上开有通孔。
所述电极片设于所述中心电极的正前方。
所述通孔正对所述中心电极设置。
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1--1.3mm。
所述中心电极的下端凸出所述绝缘体的下端。
所述绝缘体的上端套于所述接线部的下端,所述外壳套于所述绝缘体的下端,所述外壳的下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侧电极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点火系统,所述发动机点火系统具有上述的火花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上述的火花塞。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火花塞的侧电极的电极片上开通孔,使得中心电极与侧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往下沉,点火更充分,增强了点火强度,从而使发动机的燃料燃烧更充分,提升燃料的工作效能,提高了发动机动力,优化了汽车尾气排放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火花塞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火花塞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火花塞包括接线部1、绝缘体2、中心电极3、外壳4和侧电极5。其中:
接线部1与缸线相连,作用是完成缸线的对接,电通过接线部传导到中心电极,击穿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介质,放电产生电火花,从而点燃燃料缸中的燃料。
绝缘体2的上端与接线部连接,下端位于外壳与中心电极之间,隔离中心电极与外壳。绝缘体2通常采用绝缘、耐热、导热的陶瓷材料制成。绝缘体2的上端套于所述接线部的下端,所述外壳4套于所述绝缘体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维圣车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维圣车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8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电式流体喷射阀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电子设备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