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合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8875.8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9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施凯;苏嘉宏;童好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50;H01Q7/00;H01Q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王维;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天线 结构 | ||
一种混合天线结构。该混合天线结构包括:一第一天线结构、一第二天线结构、一第一电感器、一第二电感器、一第一电容器、一第一信号源,以及一第二信号源;第一天线结构具有一共同馈入点;第二天线结构包括一线圈辐射部,其中第二天线结构经由第一电感器耦接至第一天线结构,而线圈辐射部呈现一L字形;第一信号源经由第一电容器耦接至共同馈入点;第二信号源经由第二电感器耦接至共同馈入点;第一天线结构可涵盖一LTE频带,而第二天线结构可涵盖一NFC频带。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涵盖LTE和NFC的宽带操作,至少具有小尺寸、宽频带、高隔离度,以及低制造成本等优势,故其很适合应用于各种各式的移动通信装置当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天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同时涵盖LTE(Long TermEvolution)频带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频带的混合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其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公分(3.9英寸)内交换数据。近场通信技术因所需的频率较低,故其所对应的天线元件通常具有较长的共振路径。然而,移动装置的内部设计空间往往极为有限,在此情况下,如何设计出具有小尺寸的近场通信天线来涵盖所需频带,已成为现今天线设计者的一大挑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混合天线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合天线结构,包括:一第一天线结构,具有一共同馈入点;一第一电感器;一第二天线结构,包括一线圈辐射部,其中该第二天线结构经由该第一电感器耦接至该第一天线结构,而该线圈辐射部呈现一L字形;一第二电感器;一第一电容器;一第一信号源,经由该第一电容器耦接至该共同馈入点;以及一第二信号源,经由该第二电感器耦接至该共同馈入点;其中该第一天线结构涵盖一LTE频带,而该第二天线结构涵盖一NFC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LTE频带包括一第一频率区间和一第二频率区间,该第一频率区间介于699MHz至960MHz之间,而该第二频率区间介于1710MHz至2690MHz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NFC频带位于13.56MHz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结构位于一第一平面上,该第二天线结构位于一第二平面上,而该第二平面与该第一平面大致互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天线结构包括:一馈入部,耦接至该共同馈入点;一第一辐射部,耦接至该馈入部;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部,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二辐射部共同形成一封闭循环;以及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一电感器经由该连接部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部或该第二辐射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馈入部包括一第一分支部分、一第二分支部分,以及一共同部分,该第一分支部分耦接至该共同馈入点,该第二分支部分耦接至一接地电位,而该第一分支部分和该第二分支部分皆还经由该共同部分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部上的一第一连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C字形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而该第一连接点位于该第一辐射部的该第一端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部呈现一直条形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二辐射部的该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部的该第一端,而该第二辐射部的该第二端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部的该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感器经由该连接部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部上的一第二连接点,而该第二连接点介于该第二辐射部的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线圈辐射部包围住一L字形非金属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线圈辐射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线圈辐射部的该第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电感器,而该线圈辐射部的该第二端耦接至一接地电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8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智能小车
- 下一篇:一种无线桥式称重传感器地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