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8963.8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1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笑;许铭;林岩;付东海;马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王友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石材 幕墙 建筑物 沉降 观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包括一混凝土墙、一石材幕墙、一架设在所述混凝土墙与所述石材幕墙之间的龙骨、一设置在所述龙骨中间的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以及一附件,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墙垂直连接,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附件中心位置处,所述附件与所述龙骨连接,所述石材幕墙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与所述通孔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具有避免测杆过长影响监测结果以及保证监测数据连续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石材幕墙具有美观、节能、易维护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建筑石材幕墙一般为悬挂式围护结构,不承受荷载。石材幕墙表面距混凝土结构距离较大,一般不小于50cm。这样给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为不影响外观效果,目前常用隐藏式沉降观测点。
现有沉降观测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采用隐藏式沉降观测点时,由于幕墙的存在,需要较长的测杆配合施测。由于测杆较长,每次测量的偶然误差不可控,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
(2)测量的数据不能够连续。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具有避免测杆过长影响监测结果以及保证监测数据连续性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包括一混凝土墙、一石材幕墙、一架设在所述混凝土墙与所述石材幕墙之间的龙骨、一设置在所述龙骨中间的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以及一附件,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墙垂直连接,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附件中心位置处,所述附件与所述龙骨连接,所述石材幕墙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与所述通孔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二连接端,所述混凝土墙上设有一盲孔,所述第一连接端插设在所述盲孔内并且与所述盲孔粘结。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一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为直螺纹。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上连接有一测杆,所述测杆穿过所述通孔设置。
优选的,所述通孔上盖设有一观测点保护盒。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矩形和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设置了两个连接端,连接端作为支点,可避免由于测杆过长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2.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进度,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石材幕墙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混凝土墙;11、盲孔;
2、隐藏式沉降观测点埋件;21、第一连接端;22、第二连接端;220、内螺纹;
3、附件;
4、石材幕墙;41、通孔;
5、观测点保护盒;6、测杆;7、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89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