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镜下异物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9294.6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8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闫飞虎;卞承玲;谢飘;边冬冬;王振;施赟杰;陈炳辰;徐晓东;王颢;吕桂芬;于恩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海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镜下 异物 取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镜下异物取出装置,包括手柄和鞘管;所述手柄尾部固定所述鞘管的近端,所述鞘管内穿设导丝;手柄上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上滑设用于回拉或推动导丝在鞘管内移动的指环;指环固定所述导丝的近端;所述导丝的远端位置连接捕获伞,所述捕获伞为所述导丝周向均匀设置并具有弹性的钩爪,所述钩爪在所述鞘管中的初始状态为钩背朝向导丝,所述钩爪在所述鞘管外的松弛状态下的钩尖朝向导丝的延伸并在钩尖处对顶;所述钩爪至少为三个且相邻所述钩爪间连有薄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距离自然腔道出口较远处的息肉等异物,如无法用常规器械经钳道取出或吸出情况下,可用该装置尝试不退镜、少退镜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安全取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胃、食管,特别是小肠、结肠内异物、已切除的病理组织或息肉等各类异物的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以结肠息肉最为常见,也可见于胃、食管、十二指肠及小肠。作为癌前病变,绝大部分消化道息肉如果不加以干预会发生恶变,因此,对消化道息肉行消化内镜下早诊、早治可显著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目前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有热活检钳凝除、热活检钳灼除、圈套器圈除、粘膜下切除术(EMR术)、粘膜下剥离术(ESD术)等。息肉摘除后便涉及到息肉标本取出的问题。对于小息肉,可以通过活检钳直接取出、经钳道通过吸引吸出,但是对于过大的息肉标本,则无法依靠活检钳的钳口完整钳持或无法单纯通过吸引的力量经钳道取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按压内镜吸引按钮,将标本吸引至镜头处,通过完整退出内镜从而携带取出息肉;2、金属圈套器或网篮、网兜等;3、抓钳、三爪钳、四爪钳等。以上普遍使用的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反复进镜、退镜操作增加了操作风险、耗时以及患者痛苦;2、圈套器、网篮或者网兜操作难度大,不易上手,内镜下应用以上器械捕获息肉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内镜医生挑战巨大,需要反复尝试操作甚至都无法实现,增加操作时间和操作相关风险,并且经常在退出内镜过程中因为网篮侧孔过大而造成目标脱落;3、各类抓钳只能抓持相对较小且质地偏软的标本,且夹住标本后在退镜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标本脱落或者消化道黏膜被抓钳锐利的侧壁损伤情况,对于某些肠道准备较差或者进镜本身较为困难的患者,一旦中途标本脱落再次寻找或者再次插镜进行寻找,情况会非常困难甚至存在寻找失败的可能性,导致珍贵的病理标本无法回收。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603165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一体式息肉取出器,包括手柄、设于手柄的高频电插头、柔性鞘管、套设于柔性鞘管内的牵引绳索、设于柔性鞘管远端部套圈组件,牵引绳索近端部与高频电插头连接、牵引绳索的远端部与套圈组件固定连接;套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套圈、至少一个套兜,一个套兜与一个套圈连接在一起,套圈通过回收件依次首尾连接并置于柔性鞘管的远端部,最后一个套圈的尾端与牵引绳索的远端部连接。其目的是在不变更器械外径尺寸的情况下,实现息肉切除和一次性全部取出”。针对临床实际,此发明的现有不足在于:1、进行息肉圈套切除的关键操作要点是将圈套器套扎于息肉蒂的根部,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转角的巨大息肉上圈套器难度极大,甚至需要各个角度进行尝试,如果圈套一侧装有套兜后,仅留有一个操作面的情况下息肉切除难度大增,可能增加操作时间或者操作失败风险;2、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进行多次息肉捕获操作无异于进行多次息肉摘除后在其创面周围进行后续套取操作,可能引发粘膜撕裂、出血等等不必要的操作相关并发症;3、该装置对于消化道异物等质硬物质捕获困难。
目前,临床上缺少一种适用于胃、食管,尤其是小肠、结肠内异物、特别是已切除息肉的病理组织等异物的灵活捕获、便于取出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反复多次进镜、退镜操作或者因为异物丢失而反复多次进行寻找这一临床难题,实现对异物灵活捕获,便于取出,简单化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海医院,未经上海长海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9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月球重力体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林废弃物炭气联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