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用的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1811.3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7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楼巧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航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00 | 分类号: | G01D5/00;G01D11/24;G01D11/16;G0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徐小淇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西红***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监测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用的传感器,包括传感组件和安装组件,传感组件与安装组件固定连接,使用时向上用力掰动受力片,受力片与蛛脚夹固定连接,受力片带动蛛脚夹向上抬起形成爪夹结构,将张开的蛛脚夹夹持在安装位置,在弹簧的弹力复位作用下,三组蛛脚夹受力聚拢,实现蛛脚夹与安装位置的固定安装,此种方式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传感器的快速安装,无需打板和螺钉,节约安装时间,两组传感结构分别运行,对同一监测点产生两组数据,扩大监测点的基础数据库,避免单组传感器损坏或校准失效导致的数据不准确,将散热扇直接安装在外壳体B的内部,避免电子组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对传感结构运行过程的影响,更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用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通常采用传感器与物联网结合的方式对某种环境或某种物体进行监测,现有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用的传感器与普通的传感器相同,安装时需要通过安装板和螺栓将传感器固定在特定的监测点上,拆除时监测点留有螺栓孔,且拆除过程不够方便,打孔安装过程十分浪费时间,且单组传感器只配备一组传感结构,传感结构损坏或校准失效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较大,且在检测时,尤其是温度监测时,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出,长期积压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有影响,实用性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用的传感器,具备安装简单快速,数据的准确程度高,散热快,能够避免电子组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对传感结构运行过程的影响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除过程不够方便,打孔安装过程十分浪费时间,传感结构损坏或校准失效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用的传感器,包括传感组件和安装组件,传感组件与安装组件固定连接,安装组件包括两组安装块、弹簧、蛛脚夹和受力片,受力片固定在蛛脚夹的外壁上,蛛脚夹的顶端通过轴分别与两组安装块活动连接,蛛脚夹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传感组件的外壁上,传感组件与两组安装块固定连接;
传感组件包括外壳体A、紧固箍、两组传感结构、电源、转轴、散热扇、外壳体B和挡板,外壳体A的外壁固定安装紧固箍,外壳体A的内部固定设置两组传感结构,传感结构包括面板、滤光片、保护套、敏感元件、场效应管、转换元件和引脚板,面板与滤光片固定连接,滤光片固定安装在保护套的顶部,保护套的内侧设置转换元件,转换元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敏感元件和场效应管,转换元件的底部与引脚板固定连接,引脚板通过导线与电源电性连接,电源固定在外壳体B的内部,电源的内部设置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散热扇,散热扇与外侧设置挡板,挡板与外壳体B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三组,三组安装组件等角度均匀设置在外壳体B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B与外壳体A固定连接,外壳体B的直径小于外壳体A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A的底部加工多组接线孔,接线孔位于外壳体B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航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航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1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夜灯生产用封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FSW工艺的水冷板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