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体抬移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3222.9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7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尹春晖;李育良;梁刘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众琪(嘉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14 | 分类号: | A61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3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机器人 | ||
一种人体抬移机器人其特征由;AGV底盘装置(100)、承重转轴机构(200)、抬移机构(300)、耙型托手(400)、智能控制系统(500)。应用于医院、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等把病人在担架、病床,手术台及检查设备等之间进行抬移的智能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应用智能技术解决医护单位长期以来依赖人力抬移病人的难题。2.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用人成本。3.减少送医护人员直接接触病人的次数,降低医护人员及病患家属感染风险。4.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等担架,病床,医疗设备之间的病人抬移运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护理机构,养老机构领域,一种人体抬移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医院、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等把病人在担架、病床,手术台及检查设备等之间进行抬移。基本上都是几个人一起抱抬或者用床单裹抬,也有少部分用吊滑设备通过吊带将病人吊起滑移。但以上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浪费人力,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尤其是在抬移有传染病的病人时,紧密接触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被传染的风险。
3.众人抱抬、床单裹抬、机械吊抬。因受力不均都容易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人体抬移机器人,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如图1,2,3其特征包括AVG底盘装置(100)、承重转轴机构(200)、抬移机构(300)、耙型托手(400)、智能控制系统(500)。
进一步
所述如图1,2,3AVG底盘装置(100)其特征包括AVG底盘安装架(101)、电机驱动轮模块 (102)、差速转向动力装置(103)、蓄电池模块(104)、AVG底盘安装架盖板(105)。
进一步
所述如图1,2,3承重转轴机构(200)其特征包括下轴承模块(201)、连轴器(202)、同步器 (203)、驱动电机(204)、上轴承模块(205)、转轴(206)、抬移机构连接板(207)。
进一步
所述如图1,4,5,6抬移机构(300)其特征包括抬移机构安装框架(301)、上滑轨(302)、下滑轨(303)、上移动横杠(304)、下移动横杠(305)、上同步带转轴(306)、上同步带轮轴(307)、下同步带转轴(308)、下同步带轮轴(309)、上移动横杠传动伺服电机(310)、上移动横杠传动伺服电机(311)。
进一步
所述如图1,5,6,7耙型托手(400)其特征包括上耙型托手(416)、下耙型托手(401)、上耙型托手上升降伺服电缸(402)、上耙型托手铜套导轨(403)、上耙型托手承重横杆(404)、上耙型托手L型仿生手指(405)、下耙型托手上升降伺服电缸(406)、下耙型托手铜套导轨(407)、下耙型托手承重横杆(408)、下耙型托手L型仿生手指(409)、仿生手指主杆(410)、仿生手指主杆滑道(411)、仿生手指压力传感器(412)、仿生手指主杆滑道弹簧(413)、仿生手指滑道栓 (414)、仿生手指乳胶手套(415)。
进一步
所述如图8智能控制系统(500)其特征包括激光雷达识别装置(501)、视觉识别装置(50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应用智能技术解决医护单位长期以来依赖人力抬移病人的难题。
2.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用人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众琪(嘉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众琪(嘉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3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200MPA钢淬火用供料装置
- 下一篇:穿戴式退乳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