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3758.0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0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立芸 |
主分类号: | G02B27/02 | 分类号: | G02B27/02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地址: | 250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影像 科用观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设有箱体,箱体的一侧设有箱口,箱体远离箱口的一侧设有开口,箱体的内壁且靠近箱口的一侧设有隔板一,隔板一的顶端设有隔板二,箱体的内部设有位于隔板一一侧的旋转轴和旋转筒,旋转轴与旋转筒之间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旋转轴上套设有延伸至开口外部的旋转把手,旋转筒的顶端设有支撑杆。有益效果为:通过隔板一与隔板二的设置,实现装置的收纳能力,同时通过旋转把手、旋转轴、旋转筒、支撑杆和升降组件的配合作用便于调节影像框的高度,为影像片医生讲解带来便利,减轻工作负担,同时通过夹持组件的设置,实现对影像片的夹持,进而解放医生双手,为医生工作带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影像科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一般病人们身体不适时都会在医院里做拍片等的体检,这些拍出来的X光片需要医生门仔细观察,但目前许多观片装置仅仅只能供医生们透光观看,而不方便调节观片高度,进而致使很多医生通过手拿影像片为患者进行讲解,给影像片医生增加劳累度。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箱口,所述箱体远离所述箱口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箱体的内壁且靠近所述箱口的一侧设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的顶端设有隔板二,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隔板一一侧的旋转轴和旋转筒,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筒之间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所述旋转轴上套设有延伸至所述开口外部的旋转把手,所述旋转筒的顶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位于所述箱体上方的影像框连接,所述影像框的一侧设有玻璃板,所述影像框与所述玻璃板之间通过若干个夹持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影像框远离所述玻璃板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照明灯,所述影像框的四角均设有螺纹槽。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二与所述隔板一垂直设置,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箱口相适配的箱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旋转轴顶端连接且位于所述旋转筒内部的螺纹柱,所述旋转筒外壁底端对称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延伸至所述箱体内壁的滑槽中,所述旋转筒的内顶端设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移动轮,所述旋转轴的底端与位于所述支撑板内部的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是位于所述玻璃板一侧的夹持座,所述夹持座均为L形结构,所述夹持座上连接有贯穿所述玻璃板并延伸至所述螺纹槽内部的螺纹杆,所述夹持座上套设有位于所述螺纹杆一侧的夹持杆。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杆靠近所述玻璃板的一端与吸盘连接,所述夹持座设置于所述影像框的四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隔板一与隔板二的设置,实现装置的收纳能力,同时通过旋转把手、旋转轴、旋转筒、支撑杆和升降组件的配合作用便于调节影像框的高度,为影像片医生讲解带来便利,减轻工作负担,同时通过夹持组件的设置,实现对影像片的夹持,进而解放医生双手,为医生工作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立芸,未经范立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3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生儿护理浴盆
- 下一篇:一种CVD金刚石微流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