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牙周袋内上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4259.3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5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蔚;韩晓艳;郭甜甜;吴长春;赵作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C19/06 | 分类号: | A61C19/06;A61M5/178;A61M5/31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杨宝根;董洁 |
地址: | 25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牙周袋内 上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牙周袋内上药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针筒、推筒和注射头,所述推筒一端卡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针筒内壁滑移配合,所述针筒靠近活塞的一侧端面一体成型有乳头,所述注射头与乳头过盈配合,所述针筒上乳头所在的一侧端面呈倾斜设置,所述乳头所在的轴线垂直于针筒的倾斜侧面,所述活塞呈倾斜设置且与针筒倾斜端面贴合,所述注射头呈圆锥形;注射头与针筒倾斜设置,便于将药物准确地封入牙周袋中,避免药物的流失浪费,同时方便对后牙区更好的上药,从而实现方便、快速、准确的牙周袋内上药,使药物能够更好的发挥药理作用,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牙周袋内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的炎症性、破坏性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牙周病病程较长,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被发现,且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等患者发现牙齿松动或脱落时,牙周病往往已经是晚期阶段。所以,牙周病是老年人“老掉牙”真正原因。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形成病理性加深的牙龈沟,即牙周袋。在治疗牙周炎尤其是中重度牙周炎时,往往需要在牙周袋内封入药物。目前,牙周组织上药多采用牙科镊子、探针或棉签等工具蘸取的方式,这种方法使得药物无法进入深牙周袋内,且容易涂布于牙周袋外,使药物很容易流失造成浪费,从而导致病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牙周袋内上药流失导致病情得不到良好治疗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牙周袋内上药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牙周袋内上药装置,包括针筒、推筒和注射头,所述推筒一端卡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针筒内壁滑移配合,所述针筒靠近活塞的一侧端面一体成型有乳头,所述注射头与乳头过盈配合,所述针筒上乳头所在的一侧端面呈倾斜设置,所述乳头所在的轴线垂直于针筒的倾斜侧面,所述活塞呈倾斜设置且与针筒倾斜端面贴合,所述注射头呈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乳头的轴线与针筒的轴线沿推筒推入的方向呈50°夹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射头为软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射头上标刻有以1mm为单位的刻度线,每5mm所述刻度线用红色标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射头长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射头长度为1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注射头与针筒倾斜设置,便于将药物准确地封入牙周袋中,避免药物的流失浪费,同时方便对后牙区更好的上药,从而实现方便、快速、准确的牙周袋内上药,使药物能够更好的发挥药理作用,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2、注射头为软管,软管设置可以方便如根面凹陷及根分叉区域,且不易引起患者的疼痛;同时,软管也可以有效预防硬针头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况发生;
3、注射头上的刻度线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的情况来判断注射器是否放置于牙周袋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展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针筒;11、乳头;2、推筒;21、活塞;3、注射头;31、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42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铝合金无缝气瓶的瓶底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割草机用扶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