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4324.2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0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发;唐昌伟;龚建峰;曹正宁;吴国庆;董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康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苏州银禧新能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7;H01M10/6554;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杨淑霞 |
地址: | 21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量型 动力电池 箱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其包括:基体、液冷板、承重托盘;基体的一面形成有装配型腔,基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复合层、中间填充层以及第二复合层,第一、第二复合层由若干单元层复合而成,中间填充层为PET硬质发泡层,液冷板安装于装配型腔中,液冷板上还具有固定梁组件,承重托盘通过粘胶和螺栓安装于基体的另一面,液冷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出水口,与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相连通的流道均匀地布置于液冷板中。本实用新型的下箱体采用PET硬质发泡层作为轻量化中间层,有利于减轻箱体的重量。同时,对基体、液冷板、承重托盘的结构进行设计,提升了动力电池下箱体的强度,并使其具有较好的均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汽车轻量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提升续航里程是所有新能源汽车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增加续航里程主要有三种方法:提升锂电池性能,增加锂电池数目,减轻汽车重量。其中,减轻汽车重量是最可行,成本最低,最快速的方法。轻量化对汽车节能减排的效果直接而显著,试验证明,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汽车整备质量每减轻10%,可降低油耗6%~8%,排放下降 3%~4%;对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电耗下降5.5%,续航里程增加5.5%。同时汽车质量的降低可减小汽车制动距离,提高安全性能。
所以,无论是对传统燃油汽车,还是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研究与探索始终具有重要意义。轻量化并非简单地将整备质量减轻,而是在保证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整备质量并保证制造成本在合理范围内,以实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兼顾统一。电池包箱体作为动力电池的承载和防护机构,在电池包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其整备质量目前偏大,具有较大的轻量化空间,同时政策对于电池包能量密度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得电池包箱体轻量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针对传统电池包箱体一般采用低碳钢钣金和焊接工艺加工而成,成本较低但箱体质量较大,严重影响电池包系统能量密度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不符合发展趋势,需要进行轻量化改进。因此,面临电池包箱体轻量化同时保证其具有结构强度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其包括:基体、液冷板、承重托盘;
所述基体的一面形成有装配型腔,所述基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复合层、中间填充层以及第二复合层,所述第一、第二复合层由若干单元层复合而成,所述中间填充层为PET硬质发泡层,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装配型腔中,所述液冷板上还具有固定梁组件,所述承重托盘通过粘胶和螺栓安装于所述基体的另一面,所述液冷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出水口,与所述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相连通的流道均匀地布置于所述液冷板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的改进,所述PET硬质发泡层的密度范围为120kg/m3~150kg/m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的改进,所述PET硬质发泡层上开设有若干孔洞,任一孔洞中由SMC材料填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的改进,所述固定梁组件包括若干横向和纵向设置的安装梁,各横向和纵向设置的安装梁限定多个固定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型动力电池下箱体的改进,所述液冷板与固定梁组件之间通过搅拌摩擦焊连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康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苏州银禧新能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康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苏州银禧新能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4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建筑结构健康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气柜湿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