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嵌换热盘管的预制式混凝土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4562.3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4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钱堃;岳玉亮;齐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8 | 分类号: | E04B5/48;E04C2/06;E04C2/52;F24F5/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高芳;李丹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嵌换热盘管 预制 混凝土 楼板 | ||
一种内嵌换热盘管的预制式混凝土楼板,包括有预制板;所述预制板中铺设有下层钢筋网片,并且在下层钢筋网片的顶部间隔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层钢筋网片上,支架的上端超出预制板的顶面;还包括有换热盘管、上层钢筋网片和现浇混凝土层;所述换热盘管水平敷设在预制板中,并且布满整个预制板;在换热盘管中输入有工质;所述换热盘管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与外界连通,换热盘管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线与外界连通;所述上层钢筋网片水平铺设在支架的顶部,且与支架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层浇筑在预制板上,将上层钢筋网片包裹在其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方法不但工作繁琐浪费时间,而且盘管间距及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内嵌换热盘管的预制式混凝土楼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没有其他形式的预制式混凝土楼板可实现内嵌换热盘管。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规模愈发庞大,现有的技术及产品无法运用于装配式建筑中,需要直接通入流体的系统设计与施工的需求。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现场施工的形式,将盘管人工放置于下层预制板之上,不但工作繁琐浪费时间,而且盘管间距及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换热盘管的预制式混凝土楼板,要解决传统的现场施工盘管的方法不但工作繁琐浪费时间,而且盘管间距及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嵌换热盘管的预制式混凝土楼板,包括有预制板;所述预制板中铺设有下层钢筋网片,并且在下层钢筋网片的顶部间隔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层钢筋网片上,支架的上端超出预制板的顶面;还包括有换热盘管、上层钢筋网片和现浇混凝土层;所述换热盘管水平敷设在预制板中,并且布满整个预制板;在换热盘管中输入有工质;所述换热盘管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与外界连通,换热盘管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线与外界连通;所述上层钢筋网片水平铺设在支架的顶部,且与支架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层浇筑在预制板上,将上层钢筋网片包裹在其中。
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敷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顶部或者下层钢筋网片的底部,并且与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绑扎连接或者粘接。
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与预制板顶部之间的间距为10mm~50mm,换热盘管与预制板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0mm~50mm,换热盘管与预制板竖向侧面之间的间距为10mm~400mm。
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呈回字形或者呈蛇形敷设在预制板中;所述换热盘管中相邻直管段之间的间距为0~800mm。
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包括有两根总管段和一组分管段;两根总管段分别平行间隔布置在预制板的两侧;其中一根总管段的一端通过输入管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封堵;另一根总管段的一端通过输出管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封堵;一组分管段平行间隔布置在两根总管段之间,并且每根分管段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两根总管段上,并且与两根总管段连通;相邻分管段之间的间距为0~800mm。
优选的,支架有一组,呈矩阵状布置在下层钢筋网片,支架的顶部超出预制板顶面的长度为0~100mm。
优选的,所述预制板的厚度为60mm~100mm,现浇混凝土层的厚度为70mm~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式混凝土楼板安装在装配式建筑中,将输出管和输入分别与外面的分集水器连接,并通入冷热水,形成辐射空调系统,装配式建筑与辐射供冷供热系统的结合提供极大的便利,不但简化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而且可以降低建筑结构层厚度、提升实施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可直接作为辐射供冷供热系统的末端设备使用,辐射供冷供热系统属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范畴,具有高舒适、低能耗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4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蝙蝠捕捉器
- 下一篇:一种耦合传输钢缆的海上布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