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4609.6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蔡卓弟;王文豪;杨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化工学会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1K3/18;F01K25/08;F01D15/10;F01D25/28;F01D1/04;F01D5/06;F01D9/00;F01D25/2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成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余热 循环 利用 发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发电装置,包括余热通入管道、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轴流透平设备、凝汽器和储液箱,所述余热通入管道上安装有一组管道阀门,且余热通入管道外套设有一组预热设备,所述余热通入管道的一端接入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内,所述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的一侧于排放管连通,且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外设置有一组有机工质管,所述有机工质管接入轴流透平设备内,轴流透平设备的底端由安装架配合支撑,且与减速器和发电机配合安装,轴流透平设备为圆柱形结构,且轴流透平设备内开设有蒸汽仓,轴流透平设备的外缘面开设有连通蒸汽仓的高压蒸汽入口和高压蒸汽出口,且蒸汽仓内安装有轴心与轴流透平设备一致的传动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余热是指200℃以下的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气、冷凝水、热水,300℃以下的气体以以及400~450℃以下的锅炉、工业加热炉的排烟气等热量,低温余热发电就是指通这些低品位的低温余热进行发电的技术,其方法主要低品位热能汽轮机、全流透平、有机工质朗肯循环透平、螺杆膨胀等。低温余热发电不仅可以回收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降低温室效应,而且大幅度减少了生产企业的用电量,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水泥、钢铁、冶金、石化等行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在这些行业的应用十分成功。
现有针对余热进行利用的发电装置,无法针对低温余热进行辅助的预加热,且配合发电机实现传动的透平设备进气不合理,无法保证气流的导向,降低蒸汽利用率,且透平设备轴心高度与发电机高度不一,不易调节实现有效对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余热循环利用发电装置,包括余热通入管道、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轴流透平设备、凝汽器和储液箱;
所述余热通入管道上安装有一组管道阀门,且余热通入管道外套设有一组预热设备,所述余热通入管道的一端接入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内,所述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的一侧于排放管连通,且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外设置有一组有机工质管,所述有机工质管接入轴流透平设备内,所述轴流透平设备的底端由安装架配合支撑,且与减速器和发电机配合安装;
所述轴流透平设备为圆柱形结构,且轴流透平设备内开设有蒸汽仓,所述轴流透平设备的外缘面开设有连通蒸汽仓的高压蒸汽入口和高压蒸汽出口,且蒸汽仓内安装有轴心与轴流透平设备一致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延伸出轴流透平设备外,且传动轴设置于蒸汽仓内的部分等距设置有多组导风桨叶,所述高压蒸汽入口底端靠近传动轴的位置构造有呈锥形的导流面。
优选的,所述预热设备包括一组呈圆筒型的加温管套以及加温管套内设置的多组加温铜管,所述加温管套内开设有供余热通入管道穿过的通管仓,且加温铜管在通管仓的内缘面等距安装。
优选的,所述加温铜管为环形中空管道,且加温铜管内安装有电伴热带,所述加温管套的外缘面包覆有石棉保温层,所述石棉保温层的外缘面缠绕有无纺布包覆层。
优选的,所述轴流透平设备的高压蒸汽入口与有机工质管连通,且轴流透平设备的高压蒸汽出口与工质排放管连通,所述工质排放管远离轴流透平设备的一端接入凝汽器内。
优选的,所述凝汽器远离工质排放管的一端连接有连通入储液箱顶端的回流管,所述储液箱的底端与工质回流管连通,且工质回流管与工质加压泵配合接入有机工质蒸汽发生器内。
优选的,所述凝汽器与冷却塔通过两组管道配合,且两组管道中的一组上安装有冷却泵。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底端的安装基板以及安装基板上方设置支撑轴流透平设备的弧形支撑板,所述安装基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安装基板通过导向机构及驱动机构连接弧形支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化工学会,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化工学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4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锡布线稳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地毯滚刷及含有该地毯滚刷的扫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