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自动匀料的LCD光固化3D打印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8795.0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7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友明;周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英诺伟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24 | 分类号: | B29C64/124;B29C64/245;B29C64/314;B33Y30/00;B33Y4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自动 lcd 光固化 打印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支持自动匀料的LCD光固化3D打印机装置,包括固定板、树脂槽、上下机构、传动机构、打印平台、光源模块、显示装置、刮板软胶等。这样设置能够利用刮板软胶的运动让树脂槽内的树脂时刻保持均匀状态,通过设置装置每打印一层或者几层,则刮板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将树脂槽内的树脂进行一下搅动。能够将在树脂槽内的树脂每一处的温度和成分都是相同的、均衡的,保证了各个部位的树脂参数性能一致,且将树脂内的各种成分充分混合,防止时间长了沉淀。同时,每一次刮动都能够将底层的树脂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提升成型率,提高打印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持自动匀料的LCD光固化3D打印机装置。
背景技术
前市面上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核心原理之一就是利用紫外光能够固化流体树脂的原理,利用机械运动机构将层层固化的树脂叠加成一个实体。因此树脂是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重要媒介体之一,而一般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本体都是透明,只所以有各类不同颜色的打印件出现,是在其基础上添加了不同色浆,才形成各式各样颜色的树脂。由于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层层叠加原理,因此在打印过程中会消耗很长时间,越高的打印物层数越多,则消耗的时间就越长,或者树脂在树脂槽内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后,树脂里面的部分色浆会沉淀下去,令其树脂的参数发生变化,令其打印参数也会发生变化,影响打印精度、打印时间、打印物的整体颜色分布等,所以每次长时间放置或者打印时间过长时都需要手动将树脂搅拌均匀,不易操作。
同时,相同树脂,不同温度下它所展现的各类参数也不同。在LCD光固化3D打印机固化树脂的过程中,被固化的树脂区域会升温,反之不固化的区域温度相对较低,在没有搅拌的情况下,同一个树脂槽内的树脂各个地方温度会不同,也就会导致不同区域的树脂的参数不经相同,影响打印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支持自动匀料的LCD光固化3D打印机装置,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持自动匀料的LCD光固化3D打印机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树脂槽,所述固定板上对应所述树脂槽的后方位置设置有上下机构,所述上下机构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受该上下机构的驱动而相应向上或向下运动,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打印平台,所述固定板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光源模块,所述树脂槽下方设置有显示装置,以及用于搅动树脂的刮板软胶,所述上下机构与所述树脂槽之间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刮板软胶的第一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下方一侧的直线丝杆电机,所述直线丝杆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刮板软胶通过该连接件与所述丝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T型螺母或滚珠螺母。
进一步,所述上下机构包括滑台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滑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对应所述滑台的下方位置设于所述固定板下侧。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为丝杆传动力臂。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动力源采用伺服电机。
进一步,所述树脂槽内还设置有液槽膜。
有益效果:这样设置能够利用刮板软胶的运动让树脂槽内的树脂时刻保持均匀状态,通过设置装置每打印一层或者几层,则刮板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将树脂槽内的树脂进行一下搅动。能够将在树脂槽内的树脂每一处的温度和成分都是相同的、均衡的,保证了各个部位的树脂参数性能一致,且将树脂内的各种成分充分混合,防止时间长了沉淀。同时,每一次刮动都能够将底层的树脂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提升成型率,提高打印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斜二轴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英诺伟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英诺伟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8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