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分体式内窥镜的导光束及分体式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9379.2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6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佳;潘耀华;富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信佳音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7 | 分类号: | A61B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体式 内窥镜 光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体式内窥镜的导光束及分体式内窥镜。分体式内窥镜包括插入侧部件、操作侧部件、第一导光束和第二导光束。第一导光束位于操作侧部件中,包括呈束排列的多个导光体,多个导光体的光发出端形成一体的光汇聚部,光汇聚部构造为将从多个导光体的光传导段传来的光聚焦后发出。第二导光束位于插入侧部件中,第二导光束包括多个导光体,多个导光体的一端形成一体的光接收部;光汇聚部和光接收部构造为:在插入侧部件和操作侧部件连接时,光汇聚部将从光传导段传来的光聚焦至光接收部。光汇聚部将光聚焦后传递至第二导光束,提高了导光率,提高了内窥镜的前端照明效果,进而提高了成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体式内窥镜的导光束及分体式内窥镜。
背景技术
最早的内窥镜为一个一体式结构,插入人体内的部分在使用时进行消毒,这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出现了分体式内窥镜,即将内窥镜分为操作部分和插入部分,插入部分为插入人体的部分,插入部分是一次性的。
随着内窥镜的分体设计,其中的导光束也要分体,即位于操作部分中的导光束用于与光源连接以及传导光,位于插入部分的导光束与操作部分中的导光束对接接收来自光源的光并将光传递至插入部分的前端射出。如此,分体导光束的导光率仅是连续导光束的导光率的几分之一,使得内窥镜前端照明不足,进而影响成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高分体式内窥镜的导光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分体式内窥镜的导光束,包括呈束排列的多个导光体,导光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源连接端、光传导段和光发出端;多个导光体的光发出端形成一体的光汇聚部,光汇聚部构造为将从多个导光体的光传导段传来的光聚焦后发出。
优选地,多个导光体的光源连接端形成一体的光源连接部;在垂直于导光束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投影内,光源连接部和光汇聚部的投影位于多个导光体的光传导段的投影范围内。
优选地,光汇聚部包括与多个导光体的光传导段连接的第一端和远离光传导段的第二端;光汇聚部包括沿从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渐缩至第二端的端面的渐缩部且第二端的端面为平面,或者光汇聚部的第二端的端面构造为球面。
优选地,多个导光体的光源连接端通过热熔形成光源连接部,多个导光体的光发出端通过热熔形成光汇聚部,多个导光体的光传导段聚集形成导光束的光传导部;光源连接部的直径为4mm,光传导部的直径为5mm;光汇聚部包括渐缩部且第二端的端面为平面时,光汇聚部的第一端的直径为5mm,光汇聚部的第二端的直径为4mm;光汇聚部的第二端的端面构造为球面时,光汇聚部的除第二端的其余部分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4mm;导光束包括包裹光源连接部的光源连接部金属管、包裹光传导段的柔性管以及包裹光汇聚部的光汇聚部金属管,光源连接部金属管、柔性管和光汇聚部金属管依次连接;光汇聚部金属管的外周面设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分体式内窥镜,包括插入侧部件、操作侧部件、第一导光束和第二导光束,插入侧部件和操作侧部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导光束位于操作侧部件中,第二导光束位于插入侧部件中,第一导光束为上述任一项的用于分体式内窥镜的导光束;第二导光束包括多个导光体,多个导光体的一端形成一体的光接收部;光汇聚部和光接收部构造为:在插入侧部件和操作侧部件连接时,光汇聚部将从光传导段传来的光聚焦至光接收部。
优选地,光汇聚部包括渐缩部且第二端的端面为平面的情况下,光汇聚部与光接收部同轴且光汇聚部的第二端与光接收部相抵,并且光接收部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端的直径;光汇聚部的第二端构造为球面的情况下,光汇聚部的第二端与光接收部相间隔,光接收部的直径小于等于球面的假想外接椎体的小端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信佳音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信佳音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9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增材制造粉末床预热装置
- 下一篇:轮椅升降机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