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80826.6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9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蔡玉春;王静;朱嘉祥;许瑞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0 | 分类号: | B01D63/00;B01D61/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元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膜本体和中心管,中心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膜本体包括若干个产水布,若干个产水布自内而外依次缠绕在中心管上,相邻产水布之间设有若干层反渗透膜片,相邻层反渗透膜片之间设有两层浓水格网,所述浓水格网包括菱形格网和正交格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层反渗透膜片之间增加一层菱形格网有利于增加浓水侧浓水排放时的湍流程度,降低反渗透膜元件浓水侧的污染程度,提高了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耐污染性,从而延长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
背景技术
太湖流域化工、印染等行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大量工业毒害物直接排放至水体,造成太湖水质安全问题及生态系统退化。当前处理方式大多采用物理化学简单预处理后再进行生化处理,纳管后的市政污水处理厂亦是以常规生化处理为主流工艺。以生化处理为主体的工艺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很难稳定达标排放,因此,废水毒性削减与再生利用关键技术产业化二次开发是有毒废水通过生化处理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工艺阶段。
针对废水毒性削减与再生利用,二次开发出国产化耐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并进行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常规的反渗透膜元件运行过程中浓水侧相对于进水侧浓差极化严重,盐含量高,浓水端容易结垢,从而造成膜元件的污染,降低膜元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元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见图5。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污染型的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以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耐污染性,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膜本体和中心管,中心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膜本体包括若干个产水布,若干个产水布叠加缠绕在中心管上,相邻产水布之间设有若干层反渗透膜片,相邻层反渗透膜片之间设有两层浓水格网。
进一步的,所述浓水格网包括菱形格网和正交格网。
进一步的,所述菱形格网的厚度为0.20~0.40mm,所述正交格网的厚度为 0.25~0.50mm。
进一步的,相邻产水布之间设有一个对折的反渗透膜片,反渗透膜片对折的两层之间设有两层浓水格网。
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卷式反渗透膜,通过在相邻层反渗透膜片之间放置两层浓水格网,一层为菱形格网,一层为正交格网,增加一层菱形格网有利于增加浓水侧浓水排放时的湍流程度,降低反渗透膜元件浓水侧的污染程度,提高了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耐污染性,从而延长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反渗透膜元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元件采用浓水格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交格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菱形格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该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膜本体和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表面设有通孔,所述膜本体包括反渗透膜片3、产水布2、浓水格网。其中产水布2通过密封胶缠绕在中心管上,反渗透膜片3夹在每相邻的两个产水布2之间,每个反渗透膜片3对折的两层中间放置两层浓水格网。两层浓水格网分别是菱形格网4和正交格网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08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二醇精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鞍座合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