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防护型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84457.8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4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红豆运动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102;A41D3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朱建均 |
地址: | 214199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使用 防护 口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防护型口罩。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型口罩包括覆盖佩戴者口鼻的口罩本体及挂耳部,口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里层、中间层及面层,里层采用全棉材质,面层采用全棉、棉麻或涤棉材质,中间层采用膨体高分子量四氟乙烯共聚分散树脂的微孔材料,微孔材料的孔径75纳米。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型口罩采用三层材料制成,透气性和舒适度均优于无纺布材料,长时间佩戴不会有潮湿不适感,对粒径75纳米细小颗粒的过滤性能超过95%,能够用于新冠肺炎病原体病毒的防护,对PM2.5的过滤效果高达99.9%,对水性、油性微粒和血液等都能高效隔离,从而实现对呼吸系统进行全方位防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防护型口罩。
背景技术
传统口罩防护是阻止空气中细菌病毒附着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其原理是熔喷布静电吸附,随着人体呼吸出的湿气增多,无纺布上的静电会逐渐消失,从而失去吸附功能,所以有效使用时间并不长,也不能进行水洗和消毒,只能作为一次性口罩,寿命短。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传统防护型口罩供不应求,且大多寿命较短,不能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防护型口罩。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型口罩采用三层材料制成,面层采用全棉、棉麻或涤棉的梭织平纹布,中间层采用膨体高分子量四氟乙烯共聚分散树脂的微孔材料,里层采用全棉梭织平纹布,高透气,不透水,透气性和舒适度优于无纺布材料,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潮湿不适感,可水洗重复使用,中间层对粒径为75纳米的细小颗粒的过滤性能超过95%,能够用于新冠肺炎病原体病毒的防护(新冠肺炎病原体病毒直径大约在100纳米),对水性、油性微粒和血液等都能高效物理隔离,对PM2.5的过滤效果可达99.9%,能够对呼吸系统全方面防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防护型口罩,包括覆盖佩戴者口鼻的口罩本体及挂耳部,所述口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里层、中间层及面层,所述里层采用全棉材质,面层采用全棉、棉麻或涤棉材质,中间层采用膨体高分子量四氟乙烯共聚分散树脂的微孔材料,微孔材料的孔径75纳米。
所述口罩本体的外圈采用面层布料滚边,上下止口处打套节固定。
所述中间层为膨体高分子量四氟乙烯共聚分散树脂的微孔材料制成的膜,膜厚度为1-2微米,膜重量为 1-2克/平米。
所述口罩本体的一部分重叠形成具有多个压褶的折叠部。
所述折叠部设置在口罩本体的上半部分和/或下半部分,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条褶皱,口罩戴用时呈立体状,收存或者未使用时呈平面状。
所述折叠部设置在口罩本体的中间部分。
所述折叠部为竖向的打裥,口罩戴用时呈立体状,收存或者未使用时呈平面状。
所述口罩本体呈立体状,鼻子位置收省,下颚处分割设计。
所述挂耳部的耳带上设置有扁圆形硅胶调节扣,用于调节耳带的松紧。
所述口罩本体上部滚边内含一根鼻夹,用于把口罩贴合在佩戴者的鼻子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红豆运动装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红豆运动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4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折叠椅子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功能吊灯安装用防脱性吊装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