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挖孔桩抗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84666.2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7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罗亚平;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马振亚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挖孔桩抗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抗渗装置,包括:分布在孔桩护壁外围的左集水管、右集水管,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底部均设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前侧壁之间自上而下可拆卸的连接多根半圆弧形的前导水管,所述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后侧壁之间自上而下可拆卸的连接多根半圆弧形的后导水管;所述前、后导水管的外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进水孔,前、后导水管分别通过进水孔连接渗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人工挖孔桩的开挖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地下水渗入桩孔中,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施工成本,优化了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抗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桩基工程领域,人工挖孔桩因其施工机具简单、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土层及周围建筑物扰动小、造价低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运用。人工挖孔桩在施工时,经常由于土层渗水严重,增加了人工挖孔桩开挖的施工难度,严重时还会给桩身质量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渗水问题,施工单位常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但这种方法往往成本较大且效果并不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人工挖孔桩抗渗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人工挖孔桩的开挖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地下水渗入桩孔中,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施工成本,优化了工程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分布在孔桩护壁外围的左集水管、右集水管,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底部均设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前侧壁之间自上而下可拆卸的连接多根半圆弧形的前导水管,所述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后侧壁之间自上而下可拆卸的连接多根半圆弧形的后导水管;所述前、后导水管的外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进水孔,前、后导水管分别通过进水孔连接渗水管。
所述渗水管的周面上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渗水管插入孔桩护壁外围的土壤里。
所述左集水管的前侧壁自上而下连接多根弧形的左前连通管,所述前导水管的左端套接左前连通管,所述左集水管的后侧壁自上而下连接多根弧形的左后连通管,所述后导水管的左端套接左后连通管;所述右集水管的前侧壁自上而下连接多根右前连通管,所述前导水管的右端套接右前连通管,所述右集水管的后侧壁自上而下连接多根右后连通管,所述后导水管的右端套接右后连通管。
所述左集水管、右集水管内插入吸水管,所述吸水管连接吸水泵。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挖孔桩抗渗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人工挖孔桩的开挖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地下水渗入桩孔中,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施工成本,优化了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集水管与左前连通管、左后连通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右集水管与右前连通管、右后连通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布在孔桩护壁4外围的左集水管3、右集水管3’,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底部均设有可拆卸的端盖5;所述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前侧壁之间自上而下可拆卸的连接多根半圆弧形的前导水管2,所述左集水管、右集水管的后侧壁之间自上而下可拆卸的连接多根半圆弧形的后导水管2’;所述前、后导水管的外侧壁分别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进水孔,前、后导水管分别通过进水孔连接渗水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4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形眼镜护理液瓶
- 下一篇:一种高速点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