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88942.2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9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孟志国;张凯;余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灵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滤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其包括:连通的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一体式复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为封闭缺氧的罐体容器,其内填充有富含厌氧微生物的污泥,厌氧微生物用于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内设置有膜组件;一体式复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连通于膜组件,其内填充有悬浮填料,悬浮填料中负载的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用于将过滤后的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本实用新型将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一体式复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行组合,同步实现有机物去除、沼气能源回收以及全程自养除氮,能够在节能降耗的前提下使餐厨垃圾渗滤液得到高效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属于生活垃圾的一种,餐厨垃圾的渗滤液是堆放过程中渗透出来的由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组成的液体,如不经处理排放会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随着餐厨垃圾产生量的快速增长,渗滤液数量极速增加,虽然通过垃圾发酵回喷能够吸收一部分,但无法满足完全发酵的效果,且在回喷过程中易使臭味散发,造成恶劣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餐厨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不经处理后排放会造成能量的浪费。此外,餐厨垃圾渗滤液还含有较多的氨氮等蛋白质类物质,总氮含量通常在1000mg/L以上,在处理过程中较难去除且运行成本巨大。
针对渗滤液中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一般采用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处理,厌氧微生物将渗滤液中的有机降解并生成沼气,实现净化和产能两种目的。而厌氧微生物具有世代时间长,增殖缓慢的缺点,使得现有技术下的厌氧生物反应器无法做到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兼得,即在高水力负荷下会造成厌氧污泥的流失,使得微生物不能在反应器内实现完全的增殖,无法保持反应器内足够的生物量,从而导致渗滤液厌氧处理消化率低。并且,传统的厌氧生物反应器无法实现气固液的高效分离,导致跑泥及出水水质浑浊现象,影响有机物降解和产能效率。
对于渗滤液中的含氮物质,传统的处理工艺是采用硝化-反硝化的除氮方法。硝化-反硝化的除氮工艺的原理为:先在好氧条件下利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等硝化细菌将餐厨渗滤液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成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硝化过程中,需要保证较大的曝气量,而在反硝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有机底物即碳源来提供电子,因此,该种工艺方法需要高耗能的曝气和高投加成本的碳源药剂,为企业处理带来很大的处理设施运营压力,而且也与节能降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下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存在的有机物厌氧消化率低、出水水质差和除氮过程中高成本、高耗能的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其包括:连通的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一体式复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所述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为封闭缺氧的罐体容器,其内填充有富含厌氧微生物的污泥,所述厌氧微生物用于降解所述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所述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内设置有膜组件,用于过滤降解后的所述渗滤液;
所述一体式复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连通于所述膜组件,其内填充有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中负载的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用于将过滤后的所述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
作为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连通于所述一体式复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出水口,用于净化降解和除氮后的所述渗滤液。
作为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内置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水口连通于渗滤液进液管,所述渗滤液进液管上安装有进液泵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液泵的出口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灵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灵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8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材料供应装置、注射成型装置以及三维造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施工围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