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光条及带有引光条的导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89521.1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4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佘晓峰;胡克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郭彩红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光条 带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光条及带有引光条的导光装置,所述引光条至少包括一个入光面、一个出光面和一个反光面;光从入光面射入引光条内部,直接从出光面射出,或经反光面反射后从出光面射出;所述出光面贴合在透明基板的表面,用于将射出的光线引入基板并在基板内进行全反射。本实用新型在基板表面贴合了引光条,光源发出的光先进入引光条后再进入基板,光源从引光条的入光面进入引光条内部,直接或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后从出光面射出,射出的光通过引光条与基板之间的临界面折射进入基板。通过调整入光面、反光面、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就可以使得光射入基板后可以在基板内进行全反射,最后从导光膜的位置射出,实现导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引光条及带有引光条的导光装置。
背景技术
导光结构常见于导光板,导光板是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在板材底面用雕刻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光源发出来的光,光在板材内部不断的进行全反射,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
考虑到导光板制作成本较高,光学结构较为精密,一旦损坏整块导光板都要作废。现用导光膜与透明基板结合的方式来代替导光板,如公开号为CN10256592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导光板,具有透明基板和透明膜,透明膜印刷有若干导光点并贴附于透明基板的背面。上述方案是将导光点先印刷于透明薄膜上,然后再将印刷有导光点的透明薄膜与透明基板结合,从而形成复合导光板。由于导光点是印刷于透明薄膜上,比直接印刷于透明基板上要更容易实现,降低了制作难度,而且即使出现不良报废,也仅需报废透明薄膜部分,而透明基板部分完好无损,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导光膜在使用时,光源都需要从基板侧面射入,在基板内进行全反射后折射进入导光膜,再从导光膜的出光面射出。导光膜可以贴合在现有一些透明基板上,如贴在一些玻璃、亚克力板表面,光源从玻璃侧面射入,即可从导光膜射出,点亮整个导光膜区域,从而使得玻璃应用范围更广。如商家可以把导光膜剪切成特定的图案、文字,贴在橱窗玻璃上,来吸引顾客;也可以贴在亚克力面板上,制作特定的广告;如一些大楼的玻璃外墙,也可以通过导光膜设置一些文字图案的广告。
但是现在的玻璃橱窗大多都是随着建筑一起建造好的,建筑物建造完成后,玻璃就固定好了,玻璃的侧面都是和墙体固定连接的。如果把导光膜贴在玻璃上,再安装光源就需要破开墙体,才能使光源从玻璃侧面射入。这样操作就会非常麻烦,还有可能损坏玻璃。如果光从玻璃的表面射入,光的入射角很难控制,散射和反射太强,光损会非常大,真正射入玻璃内部并从导光膜射出的光线会非常少,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光条及带有引光条的导光装置,在不破坏墙体的情况下,将光顺利导入玻璃内部,且损耗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光条,所述引光条为透明材质,引光条至少包括一个入光面、一个出光面和一个反光面;光从入光面射入引光条内部,直接从出光面射出,或经反光面反射后从出光面射出;所述出光面贴合在透明基板的表面,用于将射出的光线引入基板并在基板内进行全反射。
透明基板一般为玻璃、亚克力等高透光材质,如橱窗玻璃、外墙玻璃、透明广告牌等等,这类基板在安装完成后就固定了,其侧边一般都与墙面、框架等结构固定,很难拆除,这就造成了光源无法从基板的侧面进入基板。
本实用新型在基板表面贴合了引光条,光源发出的光先进入引光条后再进入基板,光源从引光条的入光面进入引光条内部,直接或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后从出光面射出,射出的光通过引光条与基板之间的临界面折射进入基板。通过调整入光面、反光面、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就可以使得光射入基板后可以在基板内进行全反射,最后从导光膜的位置射出,实现导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9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硒鼓鼓芯齿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