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89888.3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5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赖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航 |
主分类号: | B60K15/03 | 分类号: | B60K15/03;F15B1/26;F15B21/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卢杏艳 |
地址: | 514000 广东省梅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节能 机动车 安全性 油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包括油箱壳体以及油箱壳体内固定连接的吸油管与开口,所述开口底端连通有螺旋管,所述油箱壳体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以及第二连通槽,所述隔板远离螺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液化腔,且回流液化腔内固定连接有直角滤芯,并且回流液化腔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口。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螺旋导管结构,实现了油箱壳体靠近开口一侧的体积减小,从而实现了减少开启开口处时油气的泄漏挥发,采用滤芯导油结构,实现了减少油气进入油箱壳体靠近开口的一侧,以及实现了减少油箱壳体内油气的挥发散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
背景技术
机上的或汽车上的装燃料的容器,是液压系统中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两种,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
油箱在现代车辆中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现有的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油箱在使用时往往会在注油时产生飞溅,造成燃油的快速挥发,从而容易产生一定的燃油蒸汽散失;其次,现有的油箱内部燃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摇晃,容易引起汽油蒸发,在打开油箱时会造成油气快速散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油箱内油气散失浪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包括油箱壳体以及油箱壳体内固定连接的吸油管与开口,所述开口底端连通有螺旋管,所述油箱壳体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以及第二连通槽,所述隔板远离螺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液化腔,且回流液化腔内固定连接有直角滤芯,并且回流液化腔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连通槽设于隔板顶端,所述第二连通槽设于隔板底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回流液化腔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竖支杆,所述直角滤芯水平方向上开设有竖槽,且竖槽与竖支杆间隙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回流液化腔水平方向上固定连接有横支杆,所述直角滤芯竖直方向上开设有横槽,且横槽与横支杆间隙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直角滤芯竖直截面呈直角折角结构,所述直角滤芯共设有多个,其中多个直角滤芯直角折角处互相贴合堆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吸油管底端与油箱壳体内腔底端相离,所述吸油管底端高度大于第二连通槽顶端高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螺旋导管结构,由于采用了开口与螺旋管之间连通,以及螺旋管的螺旋结构,实现了油枪加油时螺旋管将燃油导入油箱壳体底端,从而实现了减少开口处油气挥发散失的可能性,又由于采用了隔板对于油箱壳体内腔的隔离,实现了油箱壳体靠近开口一侧的体积减小,从而实现了减少开启开口处时油气的泄漏挥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航,未经赖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9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器械用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边墙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