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0175.9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8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辰达行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漏电 esd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防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包括壳体、基板和导热铜片,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与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板的顶部与导热铜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管。该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通过设置热管,第一横向散热孔、第二横向散热孔、第一热转换槽、第二热转换槽、第一纵向通孔、第二纵向通孔、第一阻尘网和第二阻尘网,由于热管内部有导热液,热管的底部受热时导热液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当导热液上升到热管顶部时,导热液开始冷凝,并回流至热管底部,第一阻尘网和第二阻尘网可将少数灰尘隔绝,解决了当前ESD管通过开孔散热导致内部聚尘,且开孔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
背景技术
ESD管,又称静电保护二极管,ESD静电保护二极管并联于电路中,具有低电容,低漏电流的特性,当电路正常工作时,它处于高阻值状态,不影响线路正常工作,当电路出现异常过压并达到其击穿电压时,它迅速由高阻值态变为低阻值态,给瞬间电流提供低阻抗导通路径,同时把异常高压箝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之内,从而保护IC或线路;当异常过压消失,其恢复至高阻态,电路正常工作。
由于其常常需要担负分流抗压的任务,会伴随着高发热量,这些发热量如果不能及时的从内部导出,那么就会导致ESD管损坏,整个电路将失去静电保护的作用,从而导致一些电子元件在静电的作用下被击穿损坏,因此,人们为ESD管开孔辅助散热,由于开孔破坏了ESD管的密封性,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散热效果,但一些灰尘会通过开孔进入ESD管内部,使得散热压力更大,且开孔属于被动散热,散热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具备兼具散热防尘的优点,解决了当前ESD管通过开孔散热导致内部聚尘,且开孔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兼具散热防尘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包括壳体、基板和导热铜片,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与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板的顶部与导热铜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管,所述热管的侧外壁与壳体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热管的内部开设有毛细管,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一热转换槽,所述第一热转换槽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横向散热孔,所述第一热转换槽的内底壁连通有第一纵向通孔,所述第一纵向通孔的底端贯穿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二热转换槽,所述第二热转换槽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横向散热孔,所述第二热转换槽的内底壁连通有第二纵向通孔,所述第二纵向通孔的底端贯穿壳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散热孔的左端与第一热转换槽的右侧壁连通,所述第一横向散热孔的右端与壳体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转换槽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尘网,所述第一阻尘网覆盖在第一横向散热孔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底部电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的侧表面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横向散热孔的右端与第二热转换槽的左侧壁连通,所述第二横向散热孔的左端与壳体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热转换槽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尘网,所述第二阻尘网覆盖在第二横向散热孔的右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辰达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辰达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0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差齿式圈数计数器
- 下一篇:一种户外隔离开关的防护装置